据西方的经典《圣经》说:以色列官员或民众如果犯了罪,可以向祭坛献上一头牛或一只羊以赎罪,这牛或羊被称为“赎罪祭牲”,一般民众献的都是羊,所以有了替罪羊之说。
一个掌权者,当他受到了外部的强大压力无以自拔的时候,或者当他闯了大祸,干下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丑行、闹得天怒人怨,不可收拾的时候,为了能够解脱自己,平息民愤、掩人耳目,他们便要找替罪羊。而用来充当替罪羊的,很多是最忠于主子的人,有的还在主人的阴谋活动中充当谋臣策士、打手帮凶,自以为事成之后能分到一杯羹,没想到倒被主子抛了出来背黑锅、担罪名。就替罪羊一方而言,固然是咎由自取,就主子而言,却未免心黑手毒。
(1)清君侧的牺牲者
清君侧即清除皇帝周围的奸臣、小人。吴王刘濞打出“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糊涂的景帝为了平息判乱,维护巩固自己的皇帝宝座,杀了忠心耿耿的晁错。可怜晁错不但成了吴王造反有理的替罪羊,而且成了景帝平息叛乱的替罪羊。在官场权术斗争中,晁错这样的冤死鬼真是难以数计。
晁错是汉景帝的一位谋臣,他曾提出过一个“削藩”的主张,即将被封为王的刘氏宗族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和土地加以削夺,收归中央朝廷所有,由于这些权力的恶性膨胀,已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他的父亲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从老家颍川赶来,对他说:“皇帝刚刚登基,你为朝廷办事,却要去夺王侯们的利益,离间人家皇族的骨肉,遭人怨恨,你何必要干这种事呢?”晁错说:“这么作是会让一些人怨恨,可不这么做,天子的地位就不够尊荣,刘氏的江山就不能够安定!”
父亲说:“刘家的江山安定了,我们晁家可就危险了,我这就和你长别了,我可不忍心见到灾祸临头!”说罢竟服毒而死。那些早就怀有反心的王侯们,便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借口,在吴王刘濞的联络之下,造起反来,这便是有名的“吴、楚七国之乱”。
刚刚登基不久的景帝刘启,面对着半壁江山的大乱,手足无措。这时,一位与晁错有仇的大臣袁盎来见景帝。景帝问他:“吴、楚七国都造起反来,你看这事如何处理才好?”
袁盎说:“不值得担扰!”
景帝问:“吴王财源充足,又招引子天下豪杰,处心积虑准备了许多年,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他怎么敢动手?你根据什么说不值得担忧?”
袁盎说:“吴王财源充足倒是不假,要说他手下有什么天下豪杰,那倒谈不上,要是真豪杰,当然深明大义不会随从他造反了,他的那些人,都是一些无赖子弟,亡命之徒,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景帝问:“你看怎么才能平息呢?”
于是袁盎出谋划策道:“吴、楚七国相互串连说,高皇帝(刘邦)封子弟们为王,每人都有自己的地盘,现在贼臣晁错擅自贬谪王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他们才起而造反,要诛晁错,恢复原来的封地。如今,只有杀了晁错,派遣使臣,赦吴、楚七国造反之罪,恢复他们的封地,这样,无须流血便可平息叛乱。”
景帝沉默好久,这才说道:“能够这样自然最好,我何必为了晁错一个人而得罪天下!”
于是,他便命令丞相陶青等人上书弹奏晁错说:“晁错不宣扬皇上的恩德,要离间群臣、百姓,无大臣之礼,大逆不道,应当腰斩,父母、妻儿、兄弟姐妹,无论长幼,一律处死!”景帝自然立刻批准执行。
忠心耿耿的晁错,对此一无所知,还正在安排着怎么调兵遣将,征集粮草平息判乱呢。当行刑的使臣来逮捕他时,他还以为皇帝召他去商议军机大事,特意穿上朝衣朝服。马车将他载到长安城东市,他这才大吃一惊,因为这个地方是处决死囚的地方,怎么将他拉到这里来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便被拉下车来,砍头了事,临死时还穿着一身朝衣朝服。景帝杀死了晁错,并没能阻止吴、楚七国之乱,可怜晁错成了景帝平息叛乱的替罪羊。
(2)借人头安军心
韩信斩殷盖树军威,孙武杀嫔妃练娘子兵,都用的是杀鸡儆猴的办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曹操的借人头安军心,则显其毒辣。无怪乎厚黑学创立人李宗吾老先生称政治家们为厚黑之人,心不黑焉能下得了手杀“鸡”又焉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公元187年(建安二年),曹操率领十七万大军,南征私自称帝的军阀袁术。袁术看出不是曹操的对手,便闭城自守,同时坚壁清野,想等待曹军粮尽时自行退去。
曹操的大军屯兵于坚城之下,欲战不能欲退不甘。由于大军远离后方,供给跟不上,而战区寿春县一带,旱灾连年,粮食奇缺,十万大军的吃饭便成了一个严重问题。
主管粮食的仓官王垦向曹操请示道:“兵多粮少,怎么才好?”
曹操想了想对王星说:“你改用小斗发粮食。”
王星说:“如果士兵不满怎么办?”
曹操说:“这你不必管,我自有办法。”
王星按着曹操的命令办了,用小斗分发,说是一斗,实际还不足八升。曹操暗中派人去各军营中探听动静,各营将士无不埋怨曹操欺蒙大众。曹操明白,如果士兵的怨气日盛,对战事将会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于是他便将王星秘密召入他的军帐之中,对他说:“我想向你借一件东西,以平息众怒,安定军心,你可不要舍不得。”
王垦问:“曹丞相想要什么?”
曹操说:“我想借你的头以示众。”
王星大为吃惊,争辩道:“我实在没有罪过!”
曹操说:“我也知道你没罪,可是不杀了你,军中必然会出乱子。你死了以后你的妻子儿女我一定会给供养起来,你不必多虑!”
还没等王垕开口说话,曹操已命令刀斧手将王垦推出去辕门斩讫,同时将他的首级高悬,并出榜宣告说:“王垕克扣军粮,谨以军法从事!”
士兵哪里知道其中底细,把一腔怨怒全都集中在王垕身上,曹操因而摆脱了困境。
(3)司马昭之术
司马昭就是想当皇帝又不想背篡位夺权的野心家之名,于是指使部将成济杀了皇帝自己取而代之,反过来又以杀君之罪杀了成济开脱自己。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作为一句成语,在中国也是“路人皆知”了。
说这句话的,是一个年青的皇帝,他叫曹髦。他虽然名为皇帝,实际是一名傀儡,朝中大权全被大将军司马昭所控制,而且此人还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着篡位的准备工作。
曹髦是一个很有自尊自强之心的年轻人,他不甘心于当傀儡、失君位,他要维护自己的君位和尊严,他要以武力去讨伐这个权臣。可是,他早已被驾空了,手下无兵无将,孤掌难鸣;他毕竟又太年轻(只有十几岁),缺乏宫廷斗争的经验与谋略,仅凭着一股年轻人的血气之勇,轻率起事,率领了宫中一批执役的宦官、宫奴,便去向司马昭兴师问罪。
司马昭派了中护军贾充前来迎战。君臣之间便在皇宫的南门外对上阵了。虽然古人说“上下一日百战”,但象皇帝亲自上阵,与臣下直接交手的事,却还是闻所未闻。贾充手下的将领们不知这个仗如何个打法,如果伤害了曹髦,那是有弑君的大罪的。(www.xing528.com)
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道:“没料到天子亲自出马,捉不能捉,杀更不能杀,如果是好?”
贾充气冲冲地说:“司马公平日蓄养你们,不正是为了今日?事已至此.,还说什么天子不天子?今日之事,有他无我,此儿不死,大将军之事不成,你们谁能免掉灭族之祸?”
成济道:“明白了!”
他冲出队列,直至曹髦车前,挥戈猛刺,曹髦顿时死于车下。
司马昭篡权的对手被排除了,他自然十分高兴,但他却不愿意承担“弑君”的恶名。第二天,他召集来朝中大臣,装出一副悲痛的样子道:“诸位爱卿,此事如何处理才好?”司马昭此时是朝廷的实际执政者,手握生杀予夺大权,谁也不敢指责他。有人说:“只有斩了贾充,才可以向天下人谢罪!”
司马昭正处在篡权的关键时刻,像贾充这种既死心塌地效忠自己又深有谋略的人物,他还正用得着,自然不肯舍弃,便问:“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大臣们表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司马昭既不肯抛出贾充,又不能不有所表示,为遮掩天下人的耳目,最后拉出了成济作为替罪羊,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成济斩首灭族。司马昭不只有野心,也有权术。
杀替罪羊是权术家惯用的手段,否则怎么能登上权力的顶峰呢?
(4)唐肃宗一推了之
唐肃宗一推了之的方法实在是妙,首先把自己“推”出是非场之外;其次是把所有罪责都推在乌承恩身上,自己一身清白无辜,做臣子的史思明即使明白一切罪责都是唐肃宗的也不好再说什么了。自古帝王为了保住江山宝座,杀几个替罪羊又有何怜惜呢?
安禄山失败以后,他的同伙叛将史思明看到大势已去,不得已而向唐投降,但有识之士都看出来,他早晚还会叛变。大将李光弼劝唐肃宗设法除掉史思明,肃宗同意了。李光弼便派一直为史思明所信赖的降将乌承恩到史思明所在的范阳,去策反史思明的部下,然后将史思明擒拿。
史思明多疑而又狡诈,他很亲切地接待了乌承恩,安排乌承恩在客馆住下,却在他的床下面暗藏了两名武士,然后让乌承恩的儿子去探望父亲。
父子相见后,乌承恩悄声地对儿子说:“我受朝廷之命来除掉这个逆贼,事成之后封我为节度使。”
床底下的两名武士突然大呼而出,擒拿了乌承恩父子,并从其行李中索出了许多策反的凭据。史思明斥责乌承恩说:“我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地方,你竟然想要谋害我?”
乌承恩只有叩头请罪:“死罪,死罪,这都是李光弼指使的。”
于是,史思明招集了部下将士,冲着朝廷所在的方向大哭说:“我以十三万之多的兵众投降朝廷,有什么对不起皇上的,而朝廷竟要杀我?”
他处死了乌承恩父子,并株杀了二百余人,同时上表指责朝廷。
此时的唐王朝十分软弱,根本不敢得罪这个降将,对他擅杀朝廷大臣不但不加责备,反而派遣使者,向他表示歉意,说:“这根本不是朝廷及李光弼大将军的意思,都是乌承恩个人干的,你杀了他,这太好了!”
唐肃宗推得干干净净,可怜乌承恩为朝廷送了命,还得不到一句褒奖。
(5)女皇的假慈悲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是女皇武则天惯用的手段。杀驴、拆桥的目的在于平息民怨、为自己树立慈悲仁义、体恤下情的形象,这就是女皇的假慈悲。那些被杀的驴被拆的桥如此,当初何必忠心耿耿为女皇卖命效劳呢?可惜,晚矣!
武则天一向以多酷吏、多酷刑闻名于史。一大批酷吏,仰承武则天的鼻息,对所有被认为是武则天篡权道路上的障碍者,采取了家族灭绝政策,其手段之残忍、株连之广泛,真是亘古未闻,其中光周兴一人便滥杀无辜达数千人,来俊生灭绝忠良达千余家。他们是武则天的帮凶、屠手、宠臣。可以说,武则天那金碧辉煌的宝座,是由这一批酷吏用无数忠良之臣的累累白骨营造而成的。
朝中大臣、天下百姓对这一批酷吏无不切齿痛恨,但慑于武则天的淫威,他们敢怒不敢言,怒火在心头燃烧,在暗中蔓延。武则天是何等精明的人物,她岂会意识不到这一点!一旦她认为敌手消灭得差不多了,她的宝座稳固了,这些酷吏继续留下来会损害自己的名声,会激起更大的不满以至危及到自己的统治时,她便会出面收拾他们了。最早依附她的酷吏索元礼,替她杀掉她亲生的儿子章怀太子的凶手丘神勣,都被她找了个借口给杀掉了,史书上说她这是“杀之以慰人望”。周兴的被杀过程是人人尽知的,她不亲自出面,而借助于另一个酷吏来俊臣之手。来俊臣将周兴请来吃饭,同时向他请教道:“有的囚犯死不招认,你说用个什么法子才好?”周兴说:“这太容易了,你拿来一口大瓮,四周用炭火围起来烧烤,让囚犯站到瓮中,还有什么事他敢不承认?”
来俊臣立即按照这个办法备置好了一口大瓮,四围的炭火熊熊,然后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告发你谋反,太后(武则天)命我来审理,请兄长就入此瓮中吧!”
这就是“请君入瓮”这一成语的由来。杀人不眨眼的周兴此刻也惶恐万状,吓得连忙伏地叩头认罪。武则天将他流放岭南,中途被仇家所杀。
最大的酷吏来俊臣是由武则天亲自下令处死的。这个罪大恶极的家伙一死,那些受他残害的仇家争着抢着将他的肉分而食之,至此仇家们犹不解恨,又剔他的眼,剥他的面皮,剖他的腹,挖他的心,将他的尸体踏成烂泥。
武则天看出来,光杀了来俊臣一个人,还不能令天下人解恨,便颁发了诏书,公布了来俊臣的罪恶,并且说:“应当将来俊臣家族全部屠灭,以雪天下百姓之愤!”
她一变脸,倒成了一个替百姓报仇雪恨的大好人了。这样事情还不止一端。还有一个叫秦授的人,贪权逐势,丧心病.狂,他曾上书武则天说:“陛下自登基以来,诛杀李氏及诸位大臣,他们的家人及亲族都被流放到外地,这一批人,据我的估计当有数万人之多,如果他们一旦同心协力,举行反叛,出陛下不意,我想恐怕必然要危及到陛下的江山,陛下不将这批人杀掉,早晚必定会酿成大祸。”
武则天对这个人的忠心特别赏识,当天夜里将他召入宫中对他说:“你的建议太好了,你的名字叫秦授,实在是上天将你授给我!”立刻将他提官赏钱,还赐给了十名歌妓。
接着她又向所有有流放囚犯的地区派出使臣,表面上说是看望流放者,暗中却指示各地区的地方官,配合使臣,对流放者大肆杀戮。
估计到流放者被杀得差不多了,武则天又假慈悲,派人去安慰这些幸存者说:“我原来派去的使臣,是去安慰你们大家的,没想到这些使臣不体察我的好意,反而对你们擅加杀害,实在太残暴!现在我命令,所有滥杀流放者的使臣官员,一律就地锁拿,押到他们杀人的地方处斩,以安慰死去的亡魂;凡奉存下来的流放人员,允许同家人返回原籍!”
那一大批替武则天杀人的刽子手反过来又死在武则天的屠刀下。
等到酷吏也处理得差不多了,武则天将大臣们召集起来说:“过去周兴、来俊臣审讯案子,总要牵连到一大批朝中大臣,说他们谋反;国家有国家的法律,我又怎么能违背不遵;有时我也怀疑会有诬妄不实之词,便派了身边的人到狱中复审,结果得到犯人的认罪书,都承认自己谋反;我也就不再怀疑了。自从周兴、来俊臣死后,再也没听说有人谋反了,那么,以前处死的人会不会有冤枉的呢?”
有一个叫姚无崇(即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宰相姚崇)的大臣说:“自从陛下执政以来,以谋反罪名而被处死的,都是周兴、来俊臣之流所诬陷的。陛下派身边的大臣去复查,这些人自身都难保,又怎么敢推翻原来的定案?被害的人如果推翻原来的口供,便会遭到更严厉的酷刑,还不如早点死了好。幸而上天启示了陛下,使周兴等人受到惩罚。我可以以我一家百口人的性命向陛下担保,从今之后,朝内外的大臣决不会有谋反之人,如果谁有一点点谋反的迹象,我愿意承担知情人不举之罪!”
武则天很满意地说:“过去的宰相对一些冤案只是一味地顺从、赞成,倒使我变成了一个滥施酷刑的残暴之君;你的这番话,算是道出了我的苦衷!”于是,一切罪责都成了周兴、来俊臣之流的人,(当然,他们绝不是什么好东西。)而武则天倒成了大慈大悲的好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