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中国化:探寻襄阳的文化交融

佛教中国化:探寻襄阳的文化交融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在襄阳整理了大量的佛教经典,使得襄阳的佛教文化活动盛极一时,一度成为全国佛学研究中心。道安的般若学理论是印度般若思想与中国老庄思想的合流,从而使印度佛教中国化。道安这一系列创世之举都是在襄阳完成的,他创立中国佛教也有襄阳名士参与,可以说,襄阳是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

佛教中国化:探寻襄阳的文化交融

佛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外来宗教,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经历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释道安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受襄阳名士习凿齿的盛邀,来襄阳弘扬佛法。这一过程完成于襄阳,使得襄阳成为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

释道安是西域佛学大师佛图澄的弟子,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人,早年父母双亡,七岁读书,过目不忘,立时背诵,为人称奇,十二岁剃度出家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释道安应襄阳名士习凿齿之邀,亲率僧团四百余众到襄阳驻锡弘法。道安在襄阳深居十五年,襄阳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这十五年也是他一生弘法事业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他在襄阳整理了大量的佛教经典,使得襄阳的佛教文化活动盛极一时,一度成为全国佛学研究中心。他在襄阳创立学派,以玄释佛,运用《老》《庄》《易》的理论解释印度佛教般若学,特别是以王弼“贵无”思想解释般若思想,以“无”释“空”,促进了佛、道、儒的融合,标志着中国佛学理论的形成。道安的般若学理论是印度般若思想与中国老庄思想的合流,从而使印度佛教中国化。

道安在发展中国佛教方面,有很多创造

第一,确立佛教“法依国主”的原则,主动承担对社会施行“教化”的使命,使佛教由原先以个人或“众生”为本位的学说转变成为以国家和社会为本位的学说,强化了佛教的政治色彩。(www.xing528.com)

第二,促进佛教中国化的进程。道安勤于翻译佛典,使佛教适应中国的情况,满足“今时”的需要。他用玄学的观点剪裁佛教的义理,又把佛教的内容溶解到玄学的潮流之中,外来的佛教最终通过玄学进入中国上层思想领域

第三,制定僧尼轨范,统一佛徒姓氏。中国僧侣的日常修习和活动仪轨由道安制定的“僧尼轨范”开端,“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汉魏以来,僧尼名前多加异国或异族名称以为姓氏,如安、支、康、竺等。道安以为,佛徒莫不尊崇释迦,“乃以释命氏”,遂为永式。僧尼以“释”为姓,减少了由姓氏上表现的国界和民族差别,强化了宗教统一的色彩。

总之,道安是中国僧制的首创者、佛门释姓的统一者、净土信仰的倡导者,被佛教界尊称为中国佛教的祖师。道安这一系列创世之举都是在襄阳完成的,他创立中国佛教也有襄阳名士参与,可以说,襄阳是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佛教的中国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具有重大意义,它催生了与儒、道鼎立的中国佛教,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世道人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