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解社会开放融合,建立共建共享社会

理解社会开放融合,建立共建共享社会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需要融合,社会融合的前提是社会开放。在社会融合进程中,参与权利是实现社会有效融合的基础。要提高文化包容性,依托开放包容的国家文化,推动中国社会的建设。互联网的开放性在欧盟内,瑞典使用互联网的程度最高。中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融合重要关口,加快推进社会融合能够全面推动中国跨越发展。社会碎片化是未来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在加快推进社会融合中,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性服务业大有作为。

理解社会开放融合,建立共建共享社会

社会需要融合,社会融合的前提是社会开放。社会开放为资本、技术,特别是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引进及聚集提供了条件。当然,除了引进各种要素,如果不能实现社会融合,就不能真正将资源留为己用,对社会发展和进化发挥作用。而在一切资源和要素中,人作为生产和经济活动的第一要素,是最为重要的。因此,社会融合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这就是实现社会开放融合。

(一)关注社会开放水平,凝聚社会增长动力

信息不断开放、人员往来加速、文化深度交融构成推动社会不断走向开放的三大动力。

1.推动信息开放进程,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著名社会科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认为,开放社会就是“每个人都面临个人决定的社会”。开放数据(Open Data)指的是不受著作权、专利权以及其他任何限制,并开放给社会公众自由查询和使用的数据。

先发国家在引领政府信息开放、推动数据开放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致力于开放数据运动的开放知识基金会(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发布的2013年开放政府数据普查结果显示,英国作为开放数据运动中的领头羊,在其政府公开数据网站上(data.gov.uk)已经收录了10470个数据集,而最近又开放了所有未公开数据的目录。美国政府建立了类似的数据开放平台(data.gov),目前已经收录了91054个数据集。

2.促进流动人口融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适应(或行为适应)和文化交融这两个层面的融合是城市生活的进一步要求,反映的是融入城市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主要是指流动人口是否适应并接纳流入地的风俗习惯、文化理念,按照流入地习俗行事,并能平等地与当地市民沟通往来,甚至成为朋友等。心理(或身份)认同属于精神层面,反映的是参与城市生活的深度,是社会融合的最高形式。只有实现心理上的交融和身份上的认同,流动人口才算是真正地融入了城市社会。

社会融合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通过资源再分配,增强社会平等性;二是通过道德激励,支持自我整合融入社会;三是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以经济整合方式实现社会融合。在社会融合进程中,参与权利是实现社会有效融合的基础。以赋权为核心的参与,其本质在于积极有序地改变边缘人群的制度性社会排斥,疏通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决策过程,进入社会网络,让每个社会成员意识到实现潜能的条件、享受到社会服务的实惠。

3.明确文化交融内涵,激发人类创造活力

接受文化多样性,激发新文化基因。不论未来社会的结构与形态如何变化,在社会文化的组成中,必然既有传统文化,又有创新文化; 既有本土文化,又有外来文化。

理解文化的包容性,批判继承地区文化。包容性是判定一个地区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准。地区发展、创新、创造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已成为推进国家创新发展的内在驱动因素。在包容性强的国家,外来人口带来的异地文化与本地文化、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存发展,外来人口不仅可获得经济物质条件的满足感,还能迅速融入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活圈子,安居立业,获得深层次满足感。要提高文化包容性,依托开放包容的国家文化,推动中国社会的建设

专栏 6-2 瑞典:建设开放性社会

公众监督

信息自由原则是指公众和大众传媒享有自由进入官方信息库的权利。这使得瑞典公民能够清楚了解政府和地方当局的各项活动。对于一个民主国家而言,监督至关重要;而透明能够减少滥用权力的风险。自由进入官方信息库还表示公务员和为政府工作的其他人员可以自由地向媒体和外界人士透露信息。(www.xing528.com)

但是,如果涉及国家安全,涉及瑞典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关系,涉及国家财政、金融或货币政策,涉及公权机构的检查、管制和其他监督工作,涉及对犯罪的预防和公诉,涉及公众的经济利益,涉及对私人的个人财务状况的保护和对动植物物种的保护等,则相关文件可以保密。

人人平等

在瑞典,人权主要通过三部基本法得到保护:《政府组织法》《新闻自由法》和《言论自由基本法》。公共权力的执行应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尊重个人的尊严和自由。公共权力机构尤其应该保障大众的工作、居住和受教育的权益,应该促进社会福利、安全和良好的居住环境法律与法规不可以因为人种、肤色、种族血统或性别问题而致使任何公民的利益受到损害。

互联网的开放性

欧盟内,瑞典使用互联网的程度最高。在940万的人口中,超过85%的人有互联网接口。12岁至44岁之间的瑞典人中,超过97%的人经常上网。在联合国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指数和世界经济论坛的网络完备指数中,瑞典均名列第一。

资料来源:《开放性社会》,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网站,http://www.sweden.cn/society/openness/.

(二)立足包容内涵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融合

立足包容内涵推动社会融合发展,要降低公共服务的门槛,提高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能力。把流动人口统一纳入当地社会管理和服务之中,增强管理和服务的效果。中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融合重要关口,加快推进社会融合能够全面推动中国跨越发展。新时期,个体成为社会的主角,个人作为独立行为主体,直接面向广阔社会,导致个体的极大解放和严重分化,直接冲击本已渐趋分化的社会。社会碎片化是未来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实现社会融合的关键在于构建覆盖广泛的以互动为导向的社会性网络,在个体碎片化的社会进程中构建共享的公共服务、社会网络和发展机会,巩固社会公众认可的价值和基本规范,实现从身份认同向能力认同转变,促进社会融合。

在加快推进社会融合中,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性服务业大有作为。政府有责任推动社会融合,但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直接提供服务,这就为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舞台。政府应主要做好行业规划、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监管惩戒等基础性工作,通过从社会购买竞争性强、质量可靠的相关服务,加快推进社会融合。

(三)努力构建弹性社会,实现社会转危为机

创造抗危机、有复原力的社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社会中每个家庭都做好预防危机的准备。弹性社会的概念在未来几十年中将成为国际预防和应用前瞻性讨论的重点。弹性社会的概念必须包含更多因素才足以应对当代变化的复杂性。鉴于危机成倍增加,全球伙伴必须团结起来,尽快培养一种具有复原力的弹性社会。

全球化时代,当今社会面临着各种挑战。我们越来越需要应对相互关联的不确定性。虽然“脆弱性”(指即将遭受伤害,以及无法应对或承受有害环境的影响)旨在提高对潜在风险的认识,并推动制定更具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政策。但是这一概念没有基于预防和保护的积极包容的因素,也没有包含激励灵活性的和一体化的社会目标,以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并抵御各种危机。我们需要一种积极、尽可能总体的战略来实现转危为机,甚至用暂时的失败来实现长期的赋能。

鉴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日益扩大的相互联系,我们需要更好地发展弹性社会。弹性通常被翻译为“抵抗力”或者“未来生存能力”,是指一个系统自身管理危机,甚至利用危机来自我发展和自我改善的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