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衍生替代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学术界都是比较陌生的术语,对其进行研究和梳理将助益于就业、职业等直接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职业的衍生和替代是指,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推动新产业的诞生,老职业的死亡,随着新产业的诞生,新的职业也会相应依附产生,替代性技能装备又能衍生新职业。例如,农民工进城,为了培养他们的技能,又产生了职业培训、咨询等新兴服务业。
人的需求是推动包括职业衍生替代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人类需求的发展来看,人类自诞生的那一天起需求就成为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最直接和最本原的动因。[7]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广为人知,他认为人类的需求大致包括五个层次。第一层次需求: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第二层次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现在以及未来的安全需求,如对现在的就业安全、劳动安全以及对未来的病、老、伤、残、失业后的社会保障等。第三层次需求:社交的需求。第四层次需求:尊重的需求。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重的需求两方面。第五层次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抱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更多运用于个体层面,即每个个体在人生当中的需求规律。实际上,这一理论对考察整个人类社会需求的发展也能起到借鉴作用,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整体需求不断提升的过程。以现代社会为例,有学者经研究发现人类的需求发展与产业的发展相对应。当一个社会人均产值在300美元以下时,人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温饱问题上,产业结构中农业部门占用比重较大,在工业部门内部以纺织等生活必需品的产业为主。当人均产值达到300美元以上时,人们的需求重点转向了非必需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即处于“追求便利与技能”的阶段,工业开始成为主要经济部门,在工业部门内部以资本品和耐用消费品制造为中心的基础工业和重工业占比较大。当人均产值进一步提升进入高水平阶段时,物质需求已经被基本满足,产业结构迅速走向服务化[8]。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中进步和发展的,社会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表征在居民生活中,就是职业衍生替代。
如果说人类需求是包括职业衍生替代在内的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科技进步就成为包括职业衍生替代在内的人类发展的直接推动力。科技进步通过对产业发生影响进而对职业衍生替代发生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职业衍生替代的速率加快,且职业总量显著增加。科技进步既可以通过经济增长引起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即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正向贡献。科技进步使得职业种类和数目增多是无可争议的,因为科技进步对社会分工影响的总体效益是社会分工更加细化,每一个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链更长,这些都将促进职业种类和数目的增加。(www.xing528.com)
第二,科技进步使职业劳动者的工具、技能等得到不断提升,职业的质量不断提高。科技进步最直接明显的特征就是使职业劳动者的工具、技能、知识等得到提升,这直接提高了职业的生产效率,使职业获得的回报更高。
第三,科技进步使得职业种类和数目在传统划分的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发生变化。科技进步无疑对于三大产业都会带来变化,第一产业从传统的农业变为现代农业,第二产业从传统的制造业变为高端制造业,第三产业从传统的服务业变为知识型、个性化的服务业。科技进步对三大产业各自职业种类和数目的影响并不是并驾齐驱的,由于农业的属性决定了其在科技进步过程中的社会分工细化程度不及工业和服务业,科技进步导致农业职业种类和数目的增加不及工业和服务业。第二产业以生产工业产品为主,满足的一般是群体共同的需求,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有越来越个性化、定制化的趋势,所以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第三产业职业种类和数目的增加又胜于第二产业。这种趋势与三大产业在整个经济社会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也大体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