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技术创新业态,实现业内领先

打造技术创新业态,实现业内领先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国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中国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在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引领全球的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打造技术创新业态,实现业内领先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更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

(一)注重原始创新的基础“赋能”力

科学研究是寻求新的理论、新的规律、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这是新生产力的主要来源,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生基础,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原始创新。技术开发是高新技术产业产生的源泉和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所在。原始创新是对现有产业结构的彻底颠覆,奠定了未来产业创新的技术基础,造就了新的产业格局,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原始创新是提升创新能力的主要基础和提升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产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根本体现。技术创新是一种无限的资源,所带来的生产力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再塑产业格局和经济发展方式,是改变经济发展现状最关键的因素,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

原始创新形成了自身的动力机制,求知欲、对新事物的认识和观察、创造欲和想象力不断推动人类关键技术创新,推动新旧产业颠覆性接续性替换,引发并带动新的产业变革。蒸汽机技术、电气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纳米化技术接连引爆一次次产业变革,催生一批批新生产业,技术的非连续性创新带动产业格局的非连续变革,促进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随着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以新技术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国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21世纪新产业的90%产生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以色列位居美国之后。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中国受到外部关键技术封锁和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双重制约,处于“低端技术锁定”困局,主要存在原始创新意识不强、原始创新人才匮乏、创新研究经费投入不足等现象,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症结所在。

中国要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以先进理念和价值伦理为指引,深刻把握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动力机制,加强基础和前沿研究,提升科技原创能力。一是要加大科研投入。中国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在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引领全球的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二是要改革创新教育体系。人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所在。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不仅需要富于创新精神的科技与产业领军人才,还需要各种技能工人进行强有力支撑。三是要完善金融支撑体系。资本市场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尤其是创新金融支撑体系,能够为企业科研创新提供资金和制度支撑。

(二)集成创新发挥产业集成效应

集成创新是有效集成各种现有技术。正如管理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在《国家营销 ——创建国家财富的战略方法》中指出,产业集成创新是一个国家实现产业能级跃迁和创新型国家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国家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产业集成创新。(www.xing528.com)

集成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高质量发展重要体现方面,技术融合、企业相互合作和产业相互渗透,形成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承接技术创新国的技术和产业转移,形成新的创新产业和经济增长点。集成创新的主要手段和实现途径就是产业集成。信息显示技术与光电技术综合学科交叉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包括光学薄膜电子学、材料学、半导体电子学等诸多领域,各种生产要素和服务的交叉融合,推动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的根本变革。

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迫使各国政府不断提高其核心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集成创新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即通过对某些潜力巨大的核心产业的优先发展来促动其相关性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联动”和技术集成创新,进而实现整个国家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强国家的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充分体现国家利益和国家意志,彰显国家高质量发展水平。

当前,中国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各产业的总体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都有所提升,产业主要聚集在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产业间和企业间的集成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集成能力、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较为滞后,特别是产业间的主导企业创新能力差,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弱。各企业间研发能力不足,研发经费投入很少,无法形成有效的技术和产品供给,关键技术大多依靠引进和模仿国外技术,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差,都成为制约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各企业间融合集成意识不足,缺少统一的集成创新沟通和协调,恶性竞争严重。企业核心技术拥有量很少,产品设计平和技术含量低,技术与装备的系统集成能力差。这导致中国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以低成本为基础实施集中生产,产业发展出现制造能力较强而技术能力却相当弱、产业规模较大而附加值却相当低、硬件规模较大而软件规模却很小、单机生产能力较强而系统集成能力却很弱的现状。

企业集成创新和产业集群发展是国家产业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当前,世界多数国家的产业发展都采用集群发展模式,集聚各产业的相关企业,成立功能发展区,促进不同技术和产业间融合,实现资源整合与创新。比如说,日本的筑波科技城,以色列的高精尖科技园区。就中国而言,中国重点应先确立和完善企业在集群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是集成创新的核心主体,既要推动科学技术创造,又要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是决定区域产业集成创新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中国要构建产业生态圈,将各产业的资源、智慧和知识融为一体,以区域为主线将人力资源、企业、创新平台和资金支持相互串联,加速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此外,中国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驱动作用,建立国家集成创新支撑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制定国家集成产业战略,培育产业集成的增长点,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提升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由于这种方式是建立在国外技术引进的基础上,所以往往导致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不足、后期的创新能力难以提高的局面,这也是中国目前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也是技术创新领域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一是各产业中核心企业对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和创新投入不足,产业整体缺乏创新的氛围。二是中国的技术引进数量较大,但是吸收和消化能力欠缺,再创新能力不足。三是整体产业创新的制度保障不完善,技术引进后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有效的吸收消化机制。这都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症结所在。

中国要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高新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而后进行再创新,放大高新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带动、辐射效应。一是发挥政府的管理和引导职能,进一步出台实施细则。特别是针对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政府项目引进技术管理等,搭建公共技术支持中心,全力培育和引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或机构,着力提升其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最终提升集群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二是重视提升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重视企业的主体作用,引进先进技术,并将其改造、创新成为自身的实用技术。三是企业应该在政府支持下加大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在资金方面向再创新倾斜,以求在技术引进后能进一步创新。要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