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竞争力是一个主权国家为实现国家生存和发展,在国际竞争中配置资源的实力和能力[1]。国家竞争力的组成要素非常丰富,且随着时代变迁,经历了不断的扩充。二十世纪中后期之前,国家竞争力被认为是由土地、资本、劳动等要素的比较优势表征的,随着第五次信息革命的开始,技术、人才的竞争逐渐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新的核心内容。到二十世纪末期,制度竞争、制度竞争力等理念受到广泛重视。制度的竞争是根本,决定了一国土地、资本、劳动以及技术等因素所能发挥的最大合力。
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国家间的竞争看似是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竞争,但背后其实是制度的竞争。制度建构起要素组成的基本模式,决定要素之间组合效率,是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竞争内涵。尤其是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涌现出的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使得国家竞争力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国家治理水平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新标杆;二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区域经济融合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新舞台;三是加快产业升级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新筹码;四是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高地[2]。综合国力的积累和提升背后是制度在发挥作用,一个适合国家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国力的增强。近代中国之所以陷入落后挨打的局面,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制度的腐朽和落后。现代中国的崛起更加表明,制度的先进性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本目标就是提升制度的现代化程度,增强制度竞争力,这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内涵的重要飞跃,即从专注“物质”阶段向注重“制度”层面转型。(www.xing528.com)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要提升国家软实力,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吸收西方先进的治理经验,提升制度建设水平和国家竞争力。这是体现我国制度优势的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