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有:“君子以果行育德”。中国儒家在阐述培养“圣贤人格”时,总是特别强调“躬身践履”。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更是鲜明地提出“知行合一说”,即“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所谓“知行合一”,就是指将系统的知识理论与实际的行动结合起来,使两者互为依托、共同作用。都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因为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总是会有和书本上不同的现象、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做法,在具体的情境下,死抠书本是不会管用的,而应根据实践的经验补充和完善已有的知识。
书本上的知识固然有用,但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去践行和运用,因为唯有实践才能验证和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春秋战国时,有位擅长做车轮的能工巧匠,叫作轮扁。一天,轮扁对齐桓公说:“大王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他接下来阐释道:“我是从自己的职业和经验体会来看待这件事的。就说我砍削车轮这件事吧,速度慢了,车轮就削得光滑但不坚固;动作快了,车轮就削得粗糙而不合规格。只有不快不慢,才能得心应手,制作出质量最好的车轮。由此看来,削车轮也有它的规律。可是,我只能从心里去体会而得到,却难以用言语很清楚明白地讲授给我儿子听,因此我儿子便不能从我这里学到砍削车轮的真正技巧,所以我已经70岁了,还得凭自己心里的感觉去动手砍削车轮。由此可见,古代圣人心中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精华已经随着他们死去了,那么大王你今天所能读到的,当然只能是一些古人留下的肤浅粗略的东西了。”
朴素的哲理给我们以启示,实践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但是产生理论知识的源泉,而且有些精深的实践技艺若不是亲手去做一做,是很难从书本上得到的。从实践中学习、体会到的指示、经验,才是最有实践价值的,才是颠扑不破的,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工作的过程中边学边干,把理论知识植根于现实的沃土,根植于生活的最前沿,才能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行合一,不仅要求我们牢记各种理论和知识,而且还要求到基层的一线岗位上去,通过不断地锻炼而增长才干。
李斌是上海电气(集团)液压气动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也是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他几乎囊括了一个产业工人所能拥有的一切荣誉,却仍然坚守在生产一线;他如今已经成长为国内公认的数控技术应用专家。
从技校毕业后,李斌怀着当一名好工人的愿望,成为上海液压泵厂的学徒,那时他认准一个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www.xing528.com)
在3年的学徒生涯中,他铣、车、磨、刨等多项加工技术样样精准。在机械加工行业,磨刀是一项基本功,而对液压产品来讲,工艺要求更难,刀具刃磨的难度特别高。他就潜心攻磨刀关,他从工具间领了一大把报废的刀具,一把把学着磨。刀子越磨越短,手指常被砂轮磨破,鲜血流淌,但他贴上创可贴,又接着磨。经过几年的磨炼,他终于掌握了磨刀的技巧。不久,虚心好学的李斌就成为“全能型”工人,再难加工的零件,到他那儿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30年前,李斌作为劳务输出人员,到德国设在瑞士的一家公司工作。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让李斌大开眼界,劳务输出成了李斌学技术的新课堂:他白天认真干活,晚上就把白天所见的一切记在本子上,进行整理分析。待到回国时,他带回厚厚的四大本数控机床编程调试资料。不久后,李斌第二次踏上瑞士的土地,在完成了一批复杂零件的加工任务后,李斌成为该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有权调试数控机床的亚洲人。
李斌有一句口头禅——“让我试一试”。一次,企业引进了外国的数控机床。这类机床专业性强,国有企业不可能用更多的资金去进口各种数控机床。因此,必须对其改造。李斌一头钻进机床内,从汽缸、油泵和夹具上一一研究起来。接着,他又对机床大动“手术”。凭着他丰富的知识和实际经验,进口机床改变了模样,成为工人手中的驯服工具。仅这一项,就为国家节省了一笔巨大的资金。
从李斌在瑞士第一次调试数控机床至今的时间里,他成为所在行业里的翘楚。
只有深入实践,面对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才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反过来,要想干好工作,就必须深入到实践中去。实践是增长本领的最好的课堂,在这个课堂里,一定能学到实用的知识,使抽象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但很多人最不想去参加实践,他们愿意坐在办公室里,这样的态度最终只会让自己停步不前。作为员工,应该积极投身到基层实践中,真正实现“知行合一”,从中汲取丰富的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一千个口号,不如一个行动。所有人都要做善于破解难题、打开局面、能办实事的“实践家”,而不做夸夸其谈、光说不干的“理论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