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商务英语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Ellis,M.& Johnson,C.在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一书中对商务英语做了如下界定:商务英语应该在专门用途英语的背景上来认识,这是因为商务英语具有专门用途英语各个领域重要的共同特征即需求分析、大纲设计、课程设计、教材选择和开发。与专门用途英语的其他种类一样,商务英语暗示对特定范围语言的界定,强调在特定情景下专门的交际活动,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严明教授亦曾尝试对商务英语进行界定:商务英语也就是已在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所学习或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从语言教学的维度考虑,笔者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该定义将影响商务英语教学在面临不同受众时所应调整的专业性差异和侧重点,这亦可以从 Dudley-Evans 和St.John 的 ESP 理论中找到理据。Dudley 在对 ESP 进行分类时,从语用角度充分考虑了商务英语的使用目的,Robinson 又对 ESP 进行细分,将其分为 EAP 和 EOP,EAP 是与学习目的相关的英语教学。在 EAP 中,学生的学习重点是在某一特定学科上,EAP的教学对象往往是教育机构中在其学习中需要使用英语的学生;而 EOP 的教学对象是工作领域中需要使用相关英语的学习者。回顾商务英语的发展,其发展脉络基本上和语言学的发展相吻合,关注的焦点也从最初的关注语域到语篇,再到目标情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语言学中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发展,商务英语研究更多地关注交际和学习者,其焦点也转移到技能分析和以学习者为中心上。总体而言,商务英语与 ESP 理论并存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也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基于语言学、文化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理论及研究方法,对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语言和文化现象进行探究,尝试对人们使用语言的特点和文化因素进行描述和解释。随着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立和发展,关注的重点也逐渐转向商务英语独立学科体系与相关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完善。翻译是一门复杂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等诸多学科内容,因此很难给翻译行为做出准确而全面的界定。尽管如此,诸多学者仍然试图在不同层面尝试界定翻译行为。总结起来,大致体现了两种核心理念的转变和取向,即语义理念、交际理念、文化和译者身份理念。语义翻译要求译文接近原文形式,在结构和词序方面力求贴近原文,其基本要求是“等值”。奥廷格是该理念的早期代表,他认为:“翻译是将符号改变为另外的符号。”如果原文表达某种意义,那么它的代替物也表达同样的意义或尽可能地表达同样的意义。费道罗夫对以上定义做了更加准确的限定,他将“忠实”“全面”和“等值”等限定条件加入翻译的定义中。费道罗夫说:“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手段,忠实、全面地表达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东西,传达的忠实和全面是翻译区别于转述、简述以及各种改写之所在。”卡特福德、巴尔胡达罗夫与威尔斯等人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和理念。交际翻译则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应及信息传递的效果,其核心是效果对等。奈达在其翻译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对翻译做了如下描述:“翻译就是交际,翻译意味着交流,它取决于听译文或看译文的人能了解到些什么。”判断译文的优劣不能停留在是否对应的词义、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段,重要的是接触译文的人有何种程度的正确理解。所以,谈效果对等最根本的是必须比较接触原文的人怎样理解原文,接触译文的人怎样理解译文。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促成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实现不同文化的和平共存,这是历史赋予翻译活动的重要使命。对翻译行为的界定也从社会符号学阶段进化到了关注文化交流和译者身份的全新时代。德里达指出,“翻译就是那在多种文化、多种民族之间,因此也是在边界处发生的东西。”翻译是译者将这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的文化活动。因此,在当代进行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一定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体验和文化差异对比,关注译语在其接受者的语言文化中的表达形式,亦要重视译者培养。而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恰恰在体验和对比研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