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比特币的创始和推广历程

比特币的创始和推广历程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一个叫“比特币”的东西应运而生,并开始发展壮大。“中本聪”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确认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这个人的神秘色彩也给比特币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阿桑奇通过维基解密网站公开美国政府加密文件后,美国政府对其进行封锁和制裁,后来,阿桑奇不得不宣称接受比特币的资助,这在当时也算是对比特币推广和宣传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比特币的创始和推广历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后一个多月,世界上多家金融机构纷纷倒闭、破产。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愿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

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

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布:把仅有的最后两家投资银行,即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全部改为商业银行。这样就可以通过吸收存款来渡过难关了。

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 000 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在内的实体经济受到巨大的打击,实体产业濒临破产危机。除此之外,美国金融海啸也波及全球,影响了全世界。

这其中,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被认为是具有标志性的事件。雷曼兄弟公司创建于1850年,是美国排名第四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因其投资了次级抵押住房贷款产品从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2008年9月10日公布的财报显示,雷曼兄弟公司第二季度损失了39亿美元,是它成立158年来单季度最大的损失,其股价较2007年年初下跌了95%。

围绕着是否出手救援,美国政府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主张出手相助,他打比方说:“如果你有一位邻居喜欢在床上抽烟,一不小心引燃了自己的房子,你可能会说,我不会帮他报警,让他的房子自己烧去吧,反正不关我的事。但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木头建成的,又位于他房子的隔壁,你该怎么办?再假如整个城市的房子都是用木头造的,你又该怎么办呢?”而美国财长保尔森公开表示“见死不救”,他坚定地认为,“大而不倒”是一种无法接受的现象,美联储没有担保债务或是注资的权力,美国财政部也不会出手,在发生挤兑的过程中,给一个分崩离析的投资银行贷款是不会成功的。就这样,2008年9月15日上午10点,由于所有潜在投资方均拒绝介入,雷曼兄弟公司向纽约南区美国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1]

由此,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危机。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次贷危机的爆发瞬间就影响了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以及一些周边国家,其范围已远远不是次贷危机方面,而是蔓延到整个金融行业。为了救市,美联储开始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即所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提高整个市场的流动性,而这一系列事件的结果就是,美元开始大幅贬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一个叫“比特币”的东西应运而生,并开始发展壮大。

2008年10月31日,在一个包含密码学专家和爱好者的邮件列表里,大家收到了一个自称“Satoshi Nakamoto”,中文名“中本聪”的电子邮件。“中本聪”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确认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这个人的神秘色彩也给比特币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这里,我们权且把“中本聪”当成一个不愿意公开个人身份的人(当然,在比特币运行的这些年里,经常有人宣称自己就是“中本聪”本人。由于早期只有“中本聪”自己挖矿,因此他持有大量的比特币,因此,想要证明自己是“中本聪”本人,只要对早期持有的比特币账户进行交易即可,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以让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自己是“中本聪”本人)。“中本聪”在该邮件中写道:“我一直在研究一个完全点对点的,无须任何可信第三方的新型电子现金系统。”并引导读者连接到一个在两个月前注册的网站,网站里能看到一个9 页的PDF 文档,“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这篇文章随着加密货币被广泛宣传后,也被奉为“加密货币世界里的圣经”。在这篇所谓比特币白皮书里,首次提到了“Bitcoin”,也就是“比特币”。“中本聪”结合已有的几种所谓数字货币的情况,如:b-money、HashCash等,希望创建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货币系统,它不依赖于任何中央机构进行货币发行、交易结算、验证,能够通过去中心化的网络对交易的状态进行确认并达成共识。这种想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分布式系统中双重支付的问题。在之前系统当中,双重支付一直都是分布式数字货币系统的弱点,从而导致不得不通过引入中央清算机构或系统来完成交易的确认和清算。

比特币白皮书(图1-1)的内容不算很长,用配图、公式甚至代码解释了这个所谓的“电子货币系统”原理。其中,很多内容还是非常晦涩难懂的,甚至有的内容在简单描述之后,就不了了之了。例如,“我们把电子货币定义为一个数字签名链,每一个所有者把币转给下一个人的时候,是通过将前一个交易的哈希值和下一个所有者的公钥进行数字签名,并把这些追加在币的后面。收款人可以通过验证数字签名来确认链的所有者。”如果不是从事计算机科学或者密码学相关专业的人看到这样的描述,肯定会是一头雾水,但在这里“中本聪”提出了一个数学方法,从而实现了点对点交易在没有第三方中介机构参与的情况下保证交易的可信。

图1-1 比特币白皮书

在这个关于加密的讨论社区里,很多都是密码朋克运动的成员,他们是一群对高科技极度狂热的分子,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尝试使用密码技术对国家、社会、文化进行激进的影响。其中也包括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在阿桑奇通过维基解密网站公开美国政府加密文件后,美国政府对其进行封锁和制裁,后来,阿桑奇不得不宣称接受比特币的资助,这在当时也算是对比特币推广和宣传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那个时候,在那样的一个松散的极客技术社区里面,很多人是不相信“中本聪”设计的这套系统能够成功的。这源于这些极客天生的自傲及玩世不恭的态度。很多人认为没有理由相信“中本聪”设计的系统能够比之前的极客开发的系统更吸引人。没有人相信这样的系统能够支撑数以百万的交易。

“中本聪”并没有受到干扰,依然继续着自己的开发,偶尔会针对一些技术问题进行讨论。他的系统里包含两个最大的创新点:一是一个被称为“blockchain”的账本数据结构,这种数据结构能够实现交易的快速验证;二是一套虚拟货币的激励机制,这种机制能够鼓励人们贡献计算资源,帮助账本的记录和存储。“中本聪”认为,这两种方法能够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并能够抵抗黑客的攻击。

北京时间2009-1-4 2∶15∶5(UTC:2009-1-3 18∶15∶05),“中本聪”上线自己的比特币系统,并通过自己的台式机作为第一个节点,“挖矿”产生了第一笔比特币。并在创世块留言写下“The Times 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这句话正是泰晤士报当天的头版文章标题。当时正是英国的财政大臣达林被迫考虑第二次出手缓解银行危机的时刻。“中本聪”引用这句话,既是对该区块产生时间的说明,又是对金融危机中旧有金融体系的嘲讽。这里,“挖矿”这个名词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因为比特币节点采用的是一种工作量证明的共识算法,当节点争夺到了记账权后,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因此就将这种奖励机制形象地比喻成挖矿获得奖励。由于当时网络中没有其他的节点,也没有任何交易,他只能让自己的个人计算机不停地运行程序。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比特币网络是一个“中心化”的网络。而如今,比特币网络节点遍布世界各地,开采的计算难度不断加大,为了争夺记账权利甚至形成大的矿池。

按照程序的计算规则,最开始“挖矿”的奖励是每生成一个区块链产生50个比特币。在系统上线及随后的六天时间里,按照每10分钟产生一个区块的生产方式,大概有43 000个比特币。这在现在是一笔价值不菲的资产,而在当时,只有“中本聪”一人拥有这些,且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因此,他需要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网络中来。

在创建了比特币网络六天之后,“中本聪”在邮件列表中告诉大家,系统已经搭建完成。并宣布一个基于P2P网络并可以防止“双花”(重复消费)的电子现金系统可以使用了。在邮件中,他描述这个系统是“完全分布式的,无须服务器或者中心权威的”。

一个叫哈尔·芬尼(Hal Finney)的人成为了比特币的第二个使用者。当时,芬尼已经53岁了,是密码朋克运动的早期成员,他本人就有多种加密创新,包括匿名邮件转发器,可以在不透露发件人地址的情况下发送电子邮件。早在2004年,芬尼就已经发布过自己的电子货币系统,跟比特币一样,他的电子货币系统也采用的是“工作量证明”的方式。“工作量证明”机制是在1997年由英国密码学专家亚当·贝克(Adam Back)提出的,用来验证和量化整个加入网络节点所需要的计算处理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芬尼对“中本聪”的系统很感兴趣,他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交流、合作、分享。按照“中本聪”的指导,芬尼下载了比特币软件,创建了一个比特币钱包,并开始开采比特币。这样,他成为了第二个比特币网络节点。作为测试,“中本聪”转移了10枚比特币到芬尼的新钱包,芬尼成为了从别人那里收到比特币的第一人。

两人在早期的电子邮件交流中,没有任何个人信息的交互,没有透露任何的关于“中本聪”真实身份的细节。他们不断地进行系统测试、寻找bug、更新代码、版本迭代。芬尼用他的计算机持续运行了一个星期左右开采比特币,最后得到了大约1 000个比特币。不知道具体什么原因他停掉了计算机,并再也没有开启过挖矿。10个月后,芬尼被诊断出患有ALS,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日常生活完全需要妻子和儿子帮助。2014年8月,芬尼去世。此时,芬尼所拥有的比特币已经具有很高的价值,按照他的遗愿,妻子将他所拥有的比特币资助了在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工厂对其身体进行低温冷冻,并希望未来有一天能让他“起死回生”。

在2009年2月11日张贴在开发者论坛的帖子中,“中本聪”写道:“传统货币问题的根源在于其运行所要求的信用央行必须被信任不会让货币贬值,但法定货币违背其信用的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银行必须在保存和以电子方式传送我们的钱方面被信任,但他们在信贷泡沫中将钱借出,而准备金仅占很小一部分。”在另一篇文章中,他又说道:“逃离央行管理货币的任意通货膨胀风险!”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我们能够发现,“中本聪”是一个对传统金融行业颇有怨言的人,他的比特币项目也是其对现有金融现象和环境的一种反抗。虽然我们没有证据证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底对“中本聪”有多少影响,但从其发布比特币网络的时间点以及种种言论都能看出其设计比特币的初衷是一种变革,至于比特币的价值,在当时并没有那么重要。在比特币之前,从来没有一个加密货币系统或者是模型能够摆脱集中式的架构,没有了中央权威,如何让网络中的每个人彼此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呢?

“中本聪”通过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方法是他突破性地提出“区块链”总账数据结构。交易被安排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块,赋予矿工们通过比较它们账户余额的历史总账以验证其内容的能力。一旦满足验证要求,通过创建下一个区块并将其链接到已经被验证的前块,以此承认这些数据被批准。验证和链接区块,然后接受每个新的区块作为在其事实上的共识。这能够有效地让任何人“重复消费”一枚比特币变得不可能。换言之,数字伪造的可能性被排除。在“中本聪”发表的比特币白皮书,以及在比特币刚开始运行的时候,应该没有人相信这套系统能够实现其既定的目标,但在其运行的这些年中,比特币经历了无数次的攻击,甚至各种软硬分叉,但它依然能够实现加密货币的基本属性要求,并且不经过第三方验证处理,应该说这是个奇迹。

另一种方法是其设计的采矿奖励模式,即得到了联网计算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来维护比特币网络的总账。从而奠定了整个信任网络的基础。除此之外,还需要体现比特币的稀缺感,为比特币赋予内在的升值感觉。“中本聪”用比特币未来发行的时间表来解决这个问题。在第一个四年里,程序设置在每10分钟发行产生固定的50个比特币。在2012年年底降至25个,以此类推,大约每四年生成的比特币逐步减半。大约到2140年,所有的2100万个比特币将全部挖完。这种预先的减半设计使比特币具有了稀缺感,从而支持比特币价值,并激励矿工为其提供算力。他知道光靠减半的激励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不足以激励矿工为其持续提供算力,于是他设计了适度的交易费用,以弥补矿工提供的计算存储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矿工挖出的比特币越来越少,而交易费用将成为其主要的回报。

总之,通过这样的看起来简单而又优雅的设计,精巧地解决了一个分布式点对点的电子货币系统,并且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没有第三方参与,完全靠算法实现的信任传递网络。

在芬尼退出由他和“中本聪”在两个人形成的比特币网络后,比特币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其他极客很快就加入了这个系统的开发测试中。在整个2009年,这一系统吸引了愿意下载的新用户,并构成新的节点,用来管理网络和开采比特币。每当有新的节点加入,就增加了整个网络的计算能力,也增加了耗电量,也就意味着“挖矿难度”的增加。人们在通过挖矿获取比特币变得越来越难,在2009年10月,社区的一些人认为有必要提供以美元为基础的汇率,来计算比特币价格,其计算标准是基于开采的电力成本,当时的价格是1比特币值0.08美分。有些人认为对于这种毫无价值的虚拟货币来说,价格太贵了。但也有一些极客愿意为此花钱购买比特币,并相互买卖转让,像游戏一样乐此不疲。这一切都是社区自发的,看起来非常自治。

在2010年12月,比特币社区就有人呼吁维基解密接受比特币形式的捐赠。但“中本聪”却急了,过去,他发声或为了学术讨论,或自证“你们找的这个人不是我”,但那天,他却措辞强烈地回应道:

“不! 别把它放在维基解密上! 这个项目需要渐渐地成长,这样软件才能一路上保持强劲。我在此呼吁维基解密不要使用比特币! 比特币还只是一个处于婴儿时期的小规模社区实验,你们带来的热度可能会在这个阶段毁了我们!”

“中本聪”的最后一次现身是在2010年12月12日,这是比特币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当时甚至很少有人听说过比特币。这一天并未让当时的社区感到震惊,但其将成为自创世区块以来最关键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中本聪”在Bitcointalk上发表了最后一篇帖子,然后默默地离开了,从此再未出现在公开场合。就在一天之前,他还就维基解密(Wikileaks)通过比特币躲避Visa封杀的消息发表了以上的意见,他很反对这种做法:“比特币如果能在其他情况下得到这样的关注,那就太好了。维基解密已经捅了马蜂窝,蜂群正在朝我们扑来。”不知道当时“中本聪”是感受到了自身安全的威胁了,还是对比特币的未来产生了担忧,亦或是其他的想法,总之,在那之后他就从公众视野当中消失了。他将开发代码和建设网站的任务交给一个活跃的志愿者小组。也就是从那以后,比特币真正地实现了一种完全的去中心化的网络,在没有创建者的意见和思想建议下,一直通过社区的力量开发前进,直到今天。在这期间,比特币不依赖于任何某个人的意志,只依赖于完全透明的数学法则。

2011年6月,维基解密终于还是在推特上宣布,愿意接受以比特币形式提供的匿名捐赠。原因是,这位世界上最大的“黑客”网站泄密了美国的重要保密函电,甚至包括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的邮件,美国政府封杀了网站,并迫使VISA 和万事达卡等支付公司对维基解密关闭支付通道。由于维基解密一半的资金来源依靠网络捐赠,美国政府这一举措一下就减少了网站90%的资金来源。他们实在没有其他捐助渠道,不得不求助于比特币。维基解密当时收到的比特币捐赠价值大约5 000美元,也不算特别大的款项。但六年后比特币暴涨,获益500倍,创始人阿桑奇后来还发推特感谢了美国政府。

随着比特币的币值从几美分涨到了几百美元,大批的传媒行业加入了报道队伍,杂志、网站连发各种关于比特币的报道。

在此情形下,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它协助违法犯罪,而投资市场上,炒家入局,比特币的价格涨跌起伏更极端,“套现”“割韭菜”每天都在发生。

比特币终究还是迎来了各国政府的“关注”。

2018年,关于“目前各国对于加密货币的态度与看法如何”,彭博社做过一项调查。

其中,在“是否立法”“是否支持加密货币支付”“是否支持加密货币ICO 活动”“加密货币交易所监管”等方面,各国政策不一,争议极大。

不过,除了政府的态度,人们依旧在寻找“中本聪”,因为没有人比这位比特币之父更能指出比特币未来的走向。尽管他早年也说过那么一句废话:“未来二十年内,比特币要么交易量惊人,要么交易量为零。”

事实上,通过查找关于“中本聪”的一切信息可以发现,目前我们对他的了解还知之甚少。他没有透露过任何个人信息,有时会在帖子里掺杂英式拼写,这也导致有人认为他是来自英美国家。但从名字看,是一个日本姓氏,由此不得不让人猜测“中本聪”并不是一个人,而可能是一个团队。更重要的是,“中本聪”本人被认为拥有约百万枚比特币,因此,追查“中本聪”到底是谁将一直成为人们渴望的话题。自从“中本聪”在2010年消失之后,已经有几十个候选人被认为是现实中的“中本聪”,然而这些人都不约而同地否认了自己就是“中本聪”。

如今十年已去,下一个十年,我们还将继续等待答案。

从2009年到2018年,大概有如下几位被人们认为最有可能是“中本聪”。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接收比特币的人,以及著名的密码活跃人士、计算机科学家,Hal Finney(哈尔·芬尼)总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芬尼在PGP加密方面的背景,以及他在修复早期比特币漏洞和改进代码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使他成为了比特币创造者的候选人。此外,他的住所距一位真名叫“中本聪”的人的家也只隔了几个街区,这些“巧合”让人们不得不浮想联翩。

然而,芬尼从未声称自己就是“中本聪”。(www.xing528.com)

芬尼在一篇比特币论坛的帖子中曾表示,虽然“中本聪”的真实身份仍然是个谜,但他能从与“中本聪”有限接触中推断出“他是在和一个非常聪明、真诚的日裔年轻人打交道。”

不幸的是,芬尼于2009年8月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并于2014年8月28日去世。

在比特币发展初期,许多人认为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密码学家Nick Szabo(图1-2)是比特币的匿名创造者。支持这一说法的证据之一是Szabo最早的一篇题为“Bit Gold”的论文与今天的比特币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2014年,互联网研究人员利用反向文本分析技术,分析了“中本聪”比特币的白皮书。他们统计了白皮书中某些小词出现的频率,分析了文中的标点模式,发现比特币白皮书中一些短语的表达方式与Nick Szabo(尼克·绍博)的写作风格非常相似,指出这篇论文的笔触符合Nick Szabo的风格。不过自那以后,Nick Szabo一再否认自己就是“中本聪”,这件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图1-2 美国密码货币领域博学大师尼克·绍博(Nick Szabo)

2014年3月,美国 《新闻周刊》的记者Leah McGrath Goodman发表的文章首次将Dorian Prentice Satoshi Nakamoto(图1-3)抛到公众面前。表示自己找到了“中本聪”本人——多利安·中本,1949年出生,毕业于加州州立理工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曾供职美国军方。他是迄今为止身份最像“中本聪”的人。

图1-3 Dorian Prentice Satoshi Nakamoto

(来源:《英国电讯报》)

不难想象,Dorian Prentice Satoshi Nakamoto可能是币圈最知名的面孔之一。Goodman的文章称,Dorian是比特币的真正创造者,这一说法的最直接证据就是当Dorian被问及他参与比特币项目的情况时,Dorian的回答:

“我不再参与其中,我不能再讨论它了。它已经被移交给了其他人。他们现在负责这件事。我不再和它有任何联系了。”

Dorian的这番话极具轰动性,随后众多媒体把他家挤得水泄不通,甚至还有周围邻居追逐他开的汽车。

然而,Dorian在随后的采访中否认他参与了比特币项目的开发。他澄清说,他一开始误解了Goodman提出的问题,并说之前的答复与他曾作为一名军事承包商所从事的机密工作有关。

Dorian还表示,在2014年2月《新闻周刊》联系到他的儿子之前,他从未听说过比特币。

澳大利亚计算机科学家、企业家Craig Wright(图1-4)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中本聪”的候选人了,因为他是文章中提到的几位候选人中唯一一个主动表示自己就是“中本聪”的人。

图1-4 澳大利亚企业家克雷格·赖特(Craig Wright)

2016年,澳大利亚人克雷格·赖特出面表示他就是“中本聪”,且能提供“中本聪”的私钥。但随后赖特因为无法面对大家的质疑而撤回自己的声明,并且他提供的所谓证据也都站不住脚,于是大家都戏称他为“澳洲中本聪”。

与前面介绍的几位候选人情况不同的是,Craig Wright的名字突然出现在加密货币社区是在2015年12月,当时Gizmodo(美国的一个知名科技博客)获得了一份文件,该文件显示了这位澳大利亚商人和比特币项目之间的联系。在这之后的2016年5月,Craig Wright公开宣布他就是比特币的创造者。

这一声明在澳大利亚警方突袭了Craig Wright的公寓后迅速得到了媒体的关注。然而警方后来表示这次突袭与加密货币的关联不大。

有趣的是,Craig Wright的妻子还提到过,她记得Craig Wright在“很久之前”就开始研究比特币了。

此外,Craig Wright于2016年5月在接受BBC采访时自称是“中本聪”。为了让大家相信他的言论,他甚至同意与全世界分享“确凿的证据”。

然而,媒体对他的声明持怀疑态度,同时一位受人尊敬的安全研究员表示Craig Wright的声明就是一场“骗局”,Craig Wright只不过是“中本聪”的模仿者。

同时,Craig Wright也没有兑现他之前所承诺的“确凿证据”,他表示他已经“没有勇气”继续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了。

虽然寻找谁是真正的“中本聪”已经成为全世界极客、密码爱好者、比特币玩家们所热衷的事情,但“中本聪”对比特币的影响已经形成深深的烙印,无法磨灭。

去中心化的理念贯穿于比特币网络,而在社区中树立一个中心化的“比特币之父”形象,会破坏加密货币的这份初衷。“中本聪”希望创建一个“公开”“透明”“去信任”的网络社会,每个参与者在这个社会中都是平等的。

还有一个问题则是,加密货币的参与者们不太可能轻易相信任何一个自称是“中本聪”的人。任何一个人想要证明自己是“中本聪”,都将受到严格的分析和审核。这种调查和审核还可能会牵扯到利益的冲突,从而影响技术的演进方向以及比特币投资的建议。

尽管比特币社区有过内部争执,但比特币持续更新的速度还是令人惊讶。这项技术在没有任何人领导的情况下依然运行良好,也许这就是“中本聪”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

在没有“中本聪”的日子里,比特币的发展并没有停滞不前,比特币的开发在社区的力量下,稳步快速向前。比特币社区的发展与开源Linux操作系统的社区属性几乎一样。通过开源社区交流和传播,吸引了更多的极客加入这里贡献力量。在这里,你无须付费,便可以下载比特币代码进行编译、安装,成为一个节点,开始挖矿。任何人在这里投入的时间、算力都成为比特币系统的一部分,使得整个比特币不再简单的是一种加密货币,而成为一种生态系统。人们在这里自发地进行分工和协作,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他们通过比特币进行价值确认和交换,这看起来像是在游戏里发生的事情,在现实中却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2010年5月21日,一名叫拉兹洛·哈涅克斯(Laszlo Hanyecz)的程序员在棒约翰买了两张奶酪披萨,并通过比特币进行了支付,这就是多年后被人津津乐道的“比特币披萨事件”,后来人们还将这天被定义为比特币披萨节。当然,在人们讲解这个段子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关注,哈涅克斯是最早发现用GPU 开采比特币是更加容易的方式。他发现用显卡开采法会提高效率800倍,从而在那个时间点上,他在整个比特币网络中是具有支配权的,在别人没有用同样的方法开采比特币的时候,他大概能够占有一半的开采量。5月18日,他在比特币论坛写到:“我将要付一万比特币买一些披萨,可能是两人份,这样就可以留一些第二天吃。”除了极客圈里的极小范围外,从来没有人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过比特币。当时,披萨店里也没有接受比特币支付的服务,哈涅克斯需要借助于一个中间人帮助他,根据当时比特币的“市场价格”是10 000枚比特币大约相当于41美元,这些钱可以买到两个披萨并支付中间人的服务消费。三天后,一个在论坛上名为jercos英国的比特币用户,在网上向杰克逊维尔市的棒约翰订购了两个披萨,并在网上用信用卡支付。哈涅克斯从自己的比特币钱包向jercos转账了比特币。没过多久,外卖小哥将披萨饼送到了哈涅克斯所在的住址,并带有疑惑地说:“来自伦敦的新鲜披萨。”这是比特币成为真正钱的第一步,从此,比特币开始逐渐引人注目。

后来,媒体有幸同时请到了哈涅克斯和jercos(本名:杰里米·斯图迪温)进行采访,他们共同讨论了对比特币的看法,也谈到了那笔交易,甚至他们还交流了自己最喜欢的披萨。杰里米·斯图迪温把从哈涅克斯那里换来的一万个比特币变成了价值几百美元的旅行套餐。当我们回顾这段有趣的事件时候,我们发现,当我们羡慕别人的时候,其实在那个事件节点上每个人其实都是一样的平凡和普通。当然,对于jercos来说,他还是受益者,因为通过比特币,他只用价值41美元的两块披萨就换到了价值几百美元的旅行套餐。但是,他也错过了走向另外一种人生的机会。事实上,杰里米错过的不仅如此,据他自己透露,在比特币早期的阶段,由于挖矿和一些交易,他最多的时候曾拥有近四万枚比特币。

“做一份独立的工作可以帮我赚到一些钱,然后某些时候我会用比特币、莱特币,甚至是狗狗币进行支付交易。尽管在我生活的地方还没有开始接受使用比特币进行支付交易,但是很多在线服务,亚马逊以及一些视频游戏零售商都已经可以接受比特币支付。”杰里米补充说道。

作为最早使用比特币进行实物交易的人,直到现在,杰里米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可以看到比特币和其他加密数字货币的影子。但是,它们对于杰里米来说,也仅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杰里米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将比特币视为一种投资,这并不难理解。我原本可以成为一个百万富翁,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心态。就像是比特币披萨交易时那样,我只是作为一种货币的形式来使用它,并没有将它当作是一笔投资。但是如果我想囤积比特币,我可能无法在合适的时间到达一个正确的地方。”

2018年2月25日,哈涅克斯在Lightning-dev的邮件发送清单上发帖称,因为“披萨/比特币的原子交换软件”目前还无法使用,他通过“闪电网络”来进行支付,从而让他在伦敦的朋友与当地的披萨店签订合同后进行披萨的快送。这一次,哈涅克斯支付了约0.00649枚比特币,这两块披萨的价格约为62美元。

为了获得披萨,哈涅克斯决定以最好的方式来证明他已经支付过,他给司机出示了闪电支付哈希值十六进制字符串的前四个和后四个字符,如果它与司机所拥有的字符相吻合的话,他就能得到这两块披萨。

哈涅克斯认为,只有当闪电交易成功完成时,才会收到披萨,如果他不能给司机展示哈希值,那么“比萨就不会被配送给我,而这一交易就会被销毁。”

这次试验取得了成功,哈涅克斯得到了他的披萨,但他补充说:“分享这张图片可能不是一个好的做法。”

哈涅克斯在他的帖子里附上了他和他两个孩子的照片,其中一个孩子穿着写有“我爱披萨”的T 恤,另一个T 恤上则写着“我爱比特币”。

在“披萨事件”以及GPU 开采挖矿被大家广为知晓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更快、更多的显卡来开采比特币,甚至有人制作出专门开采比特币的矿机进行售卖。由于比特币的算法在一个挖矿周期内只产生固定数量的比特币,因此挖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成本越来越高。它不再是极客之间的游戏,而是演变成了一个产业。当单个矿机的算力都很难挖出比特币的时候,有人开始组装矿机集群甚至组织形成“矿池”。在“矿池”里,参与者贡献算力,由矿池软件根据算力贡献的大小将整个“矿池”收获的奖励分配给不同的矿机持有者。其实,这已经与“中本聪”原有的设计初衷有所背离,当一个秉持“去中心化”“完全平等”的网络出现了“寡头”,这个网络系统是否还能够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受到广泛的质疑。而此时,在开发者社区和“矿池”之间的争论也越来越多,一方是秉持“理想化”的信念并为之实践的构造者;另一方是整个网络系统的算力贡献者和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逐渐产生分歧,有时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比特币的开发进度越来越缓慢,新特性及升级与否都要看各大矿池的“脸色”。甚至矿池主们会联合起来,根据自己的意愿开发新的特性而不顾社区的意见。慢慢地,有人开始离开了社区,组建新的加密货币社区,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调整比特币的算法和参数,推出了形形色色的“山寨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