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国外运河古镇产业转型的经验中,我国运河古镇可获得这样一些启示:
(1)要树立起自己的文化品牌,并与旅游业形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一种做法是像小樽那样打响自己的工艺品品牌,如绣品、扇面等,远期可以绣坊一条街等形式形成产业集聚。另一种做法是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艺术,创立并做强戏曲社、画社等,远期还可延伸产业链,发展戏剧学校、美术学校等艺术教育产业。
(2)沿运河多个小镇可以联动发展,最大限度发挥跨镇区运河资源的协同效应。一要靠交通设施的贯通,不仅有沿运河“自行车高速公路”,而且有沿运河公交专用道,通行专门的旅游公交线;若是沿运河有废弃或利用率较低的货运铁路,与铁路部门协调开通旅游专线列车则更佳。而且,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一定要“以人为本”,注意做到便民。比如,就像汽车高速公路有服务站一样,“自行车高速公路”也应当隔一段距离就设一个服务站,服务站里有超市、公厕甚至淋浴房等便民设施;服务站最好和公交站建在一起,骑车骑累了,可以坐上公交车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中国不少地方夏季还是很炎热,“自行车高速公路”沿线应当有茂盛的树木,即交通设施建设与绿化建设联动;沿线的自行车租赁服务需要做到能跨镇甚至跨县、跨市归还。又如,多个沿运河古镇应当有穿梭巴士串联起来,穿梭巴士最好和沿线的宾馆或客栈串联或联动,能将其中的旅客送往高铁站或火车站(这多个运河古镇当中一般只有一个作为县城或县级经济中心的镇会有高铁站或火车站);穿梭巴士若能与“自行车高速公路”联动则能产生更佳效果,在指定站点如前述服务站让已感到疲累的骑行者上车,穿梭巴士上宜设置存放自行车的空间。二要依靠沿运河的各小镇建立协调委员会,就克服相关的体制机制与设施障碍、加强能力建设等开展互助,如前述将沿运河多个古镇串联起来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和穿梭巴士就离不开各古镇之间的协调,甚至各古镇与高铁站或火车站的协调。
(3)优美生态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载体。不少运河古镇在产业转型方面会以文化或旅游产业为首选,而此类产业离不开优美的生态环境这一载体。很难想象,如果小樽的生态环境很差,人们会有兴致去那里购买玻璃工艺品。一定是优美生态环境先将大规模客流引来,接下来才会有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注意到当地的文化产品,产生购物的兴趣。另外,有少数运河古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会营造科创小区,而科创小区是靠高素质人才支撑起来的,此类人群对当地环境是否良好是很敏感的。(www.xing528.com)
(4)要重视公私伙伴关系。一是采取“企业或个人投资+政府补贴”的形式:在保护运河文化遗产和优美景观前提下,政府通过给予补贴,激发起辖区内企业和个人投资建筑外观整修、旅游业发展等的积极性,政府还可对相关产业经营者提供免费的指导和培训,组织志愿者甚至镇政府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免费信息服务。二是鼓励民间设立保护运河文化遗产的基金会,可与他们合作开展民族工商业发展史和传统文化教育,以及挖掘民间文艺资源、发展本土文化产业;甚至可以有条件地让其承担一定运河公共管理职能或运营某些运河旅游项目。
(5)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如和周边大城市之间有便利的快速交通),用一部分旅游、文化等产业所获收益,在风景优美处建设科创小区、吸引高端人才前来,与高校、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等合作,形成创新驱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有些创新型项目甚至可能成为新的旅游景点,如运河上建造的环境友好型水电设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