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外经验来看,不少运河古镇拥有良好的文化遗产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因此在运河航运价值式微之后,发展旅游业往往成为其复兴之路的首选。然而,随着旅游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地方希望加入从旅游业“掘金”的行列),仅仅依靠旅游业的单一产业结构将面临很大风险,借助从旅游业出发延伸产业链等方式实现产业多元化,方为运河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从外国运河古镇成功经验来看,常见的做法有“旅游+文化产业”,此外还能利用运河资源大力发展运动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科创、教育产业等。
(1)旅游+文化产业。当某地旅游业享有很高知名度之后,它就能更多成为其他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强大推广平台;在诸多此类产业中,文化产业是和旅游业关系最密切、最能享受到其推广效应的产业之一,具体包括工艺品、艺术品、音乐和戏剧等产业,在这方面,小樽、牛津等国外运河古镇为我们提供了成功案例。
①小樽:旅游+工艺品产业。小樽运河修建于日本明治时代,作为重要港口设施曾支撑小樽大力发展与俄欧等外贸并成为北海道经济中心,随着适应更大规模船舶的现代化港口的发展,小樽一度随运河的没落而衰落;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当地民众发现运河的旅游价值、发起“小樽运河保存运动”而走向复兴。小樽复兴的“第一桶金”靠旅游,但小樽不仅仅有旅游,以玻璃制品和八音盒为代表的工艺品(创意)产业也颇为发达,并且和旅游业之间相互为对方吸引客流。
小樽玻璃产业原先以油灯和渔用浮标为主营产品,随着当地港航、渔业等的没落,小樽玻璃产业自然面临危机;在20世纪50年代,以浅原健藏为代表的,当地产业界一批有识之士成功地将玻璃产业转型为工艺品产业,成为小樽另一张名片,并且和旅游业形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堺町通等处形成了繁荣的玻璃工艺品产业集群,既是购物街,又是风景线。
小樽另一著名的工艺品是八音盒,它随着19世纪末小樽开港从西方引入,因此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还承载着近代日本的历史风情和传统文化。运河+玻璃工艺品+八音盒三者合一,大大提高了小樽的旅游吸引力、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②牛津:旅游+绘画与音乐等文化产品。相互推广与吸引客流的效应除了产生于旅游和工艺品产业之间,还能产生于旅游和其他艺术门类之间,如英国小镇牛津在“牛津运河文化遗产项目”(Oxford Canal Heritage Project)的支持下,借助一年一度的“牛津运河节”(Oxford Canal Festival)等平台,推广民间的绘画、音乐等文化产品。
“牛津运河节”不仅推介当地的专业画家,也组织普通民众的艺术竞赛,使其绘画、陶艺、模型等作品脱颖而出;该运河节通过组织音乐会为当地音乐人才创造机会;沿运河的社区集市也成为当地特色产品的推广平台。为扩大当地文化的影响,“牛津运河文化遗产项目”还致力于民间口述史的整理与出版[1]。
③基于运河的其他产业机会。除了文化产业,外国运河古镇还大力发展基于运河旅游资源的运动产业,基于运河水资源的清洁能源产业,以及与这些产业相关的科创产业、教育产业等,以实现产业多元化。
(2)旅游+运动产业。国外运河古镇发展运动产业的典型做法是沿运河的多个小镇联合起来,建设一条沿河“自行车高速公路”,并且和旅游业之间形成相互促进关系:成片的旅游资源吸引骑行者到来,而骑行者到来为餐饮和住宿等传统旅游服务行业带来更多收入流。
美国“切萨皮克—俄亥俄运河”(Chesapeake & Ohio Canal)沿岸的多个小镇(Cumberland,Hancock,Williamsport,Sharpsburg,Shepherdstown,Harpers Ferry,Brunswick & Point of Rocks)联合创设了“运河小镇项目”(the Canal Towns Program),其核心工程就是以沿运河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将这些小镇串联起来,发展面向骑行者的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一是发展自行车零售与租赁业;二是发展T恤衫、纪念品等周边产品制造与零售业;三是以此为契机发展其他运动项目及其衍生产业,如垂钓、骑马、滑雪;四是发展为骑行者等服务的餐饮和住宿业。而且,餐饮和住宿等行业相关设施注意做到“对骑行者友好”,如骑行者在享受咖啡时,有地方可存放自行车;酒吧和旅馆重视通过提升吸引力,促使骑行者在小镇过夜来增加其消费;“自行车高速公路”沿途和小镇中街巷都有醒目且易理解的标识,告知骑行者所需商店或服务设施在何处,甚至有志愿者为骑行者提供信息服务。在这些小镇的餐饮和住宿等行业中,大约14%的收入由“自行车高速公路”带来,28%的骑行者在此过夜消费,在过夜消费者中,82%的人会逗留不止一夜。(www.xing528.com)
政府部门和一些自发联合组织为沿运河小镇发展以骑行者为核心的产业提供指导或支持。这些小镇建立了“运河小镇伙伴关系委员会”(the Canal Towns Partnership Board),每月召开会议,在去除体制障碍、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互助。镇议员或镇公务人员甚至亲自与骑行者交谈,了解需求,提供信息服务。某些镇政府或镇商会为商家营造车棚、旗帜、标识等设施提供优惠。马里兰州规划部门(Maryland Department of Planning)派出专人对商家进行技术指导[2]。
(3)利用运河水道发展环境友好的水电产业。航运功能废弃之后的运河水道正好可用来发展水电产业,如美国俄勒冈州克拉马斯县、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和日本爱知县那样,而且它们注重运用环境友好的新技术建设小型水电站。克拉马斯县C-Drop项目(the Klamath C-Drop Project)不修筑任何水坝,而是利用运河水流自身的动力,而且其所用涡轮机具有自动调节功能,通过适应运河水流的变化来使发电效益最大化[3]。为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丹佛市水务局(Denver Water)在运河水电项目中采用低速涡轮机、无害的润滑剂和燃油[4]。
(4)利用运河资源发展科创产业。国外运河古镇利用运河资源发展科创产业,有两种做法:一是利用运河景观资源,兴建吸引科研人员前来工作与生活的商业与居住不动产,即筑巢引凤、建设科创小区;二是利用运河水资源,成为某些新兴技术的试验场。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和棕榈滩之间有一个运河小镇“帕潘诺海滩”(Pampano Beach),该镇兴建科创小区(Innovation District)的第一步是将一些传统文化遗迹改造成更符合当代人需求的文艺活动中心,提升对外部人群的吸引力。在小镇宜居性提高之后,“帕潘诺海滩”沿其运河,打造一个适于步行的紧凑型城区,以此作为科创小区的所在地。运河不仅是景观资源,可沿运河建造办公楼、咖啡馆、餐馆、商店等,还具备重要的旱涝调节功能。在这些条件具备后,当地政府再寻求与高校、研究机构、高科技企业等的合作机会,引入研发中心、孵化器、加速器和创业公司等[5]。
上文提到的美国克拉马斯县和丹佛市则将其运河水道当作新型水电技术的试验场,除了美国恳务局(Bureau of Reclamation)等政府部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the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等官方研究机构、城市水务局和大学,私营公司也可以利用这一试验场。
(5)基于文化和商业传统的教育产业。一些外国运河古镇利用文化资源和商业传统发展教育产业,具体做法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开展艺术教育。如威尼斯利用深厚的文艺传统开办夏季艺术学校(the Summer Academy of Creative Arts),所教授课程涵盖小说、电影、摄影、雕塑、音乐等门类[6]。
②开展商科教育。如小樽的运河航运和国际贸易虽然式微,但其商业繁荣时代仍留下商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等宝贵遗产,可支持其商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小樽商科大学是日本知名商科院校和北海道知名高校。
③开展近代工商业史和传统文化教育。英国伯明翰等欧美运河古镇沿运河设置博物馆和艺术馆等,与中小学合作,向学生开展本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史和传统文化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