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顾我国企业战略协同实践

回顾我国企业战略协同实践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期间,企业的战略协同作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受企业自治、所有制和区域产业等因素的制约,它没有外部战略协同的条件。在这段时期,横向联盟已成为企业战略协同的重要形式。(三)深化期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的战略协同效应进一步深化。外部协同作用已从企业集团的形成和个性化发展转变为具有共同战略利益和对应经营实力的企业集团之间的战略联盟。

回顾我国企业战略协同实践

(一)萌芽期(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末,当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时,国内企业逐步将“大而全,小而全”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更适合社会化、大规模、市场化的市场化模式。在“简政放权、搞活企业”的政策推动下,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在此期间,企业的战略协同作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受企业自治、所有制和区域产业等因素的制约,它没有外部战略协同的条件。它只能采用单一的、低层次的内部协同模型,即基于生产要素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简单协调。尚未形成系统的资源整合和组织结构调整。

(二)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启动了旨在建立市场机制经济体制改革。随着企业管理主权的扩大,原有的行政“分裂”开始瓦解,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www.xing528.com)

在这段时期,横向联盟已成为企业战略协同的重要形式。许多大型工业合资企业已被允许按计划单独管理。企业开始从内部协同转向外部协同。但是,它们主要是由政府推动,缺乏合同保证来协调所有合作方的利益。很难形成优势互补、共赢,协同作用的范围和水平受到限制,协同作用的自发性和活动性不高,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盟是松散的、半封闭的。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企业管理自治逐步扩大,企业战略协同的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和深化。内部协同作用已从单一和低级协同作用转变为全面和深层次的协同作用。生产要素与总体结构调整的系统整合是这一时期内部协同作用的主要方式。外部协同效应已从松散、半封闭的横向协同效应转变为稳定、紧密的横向和纵向协同效应,企业集团的形成已成为这一时期外部协同作用的主要模式。

(三)深化期(1997年至今)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的战略协同效应进一步深化。内部协作已从生产要素的整合和组织结构的调整转变为业务流程整体有效性的合理化,并重新设计和安排业务流程,再造业务运营,管理和运营模式。外部协同作用已从企业集团的形成和个性化发展转变为具有共同战略利益和对应经营实力的企业集团之间的战略联盟。通过协议,合同和产权的结合,企业集团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并购的兴起促进了战略联盟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