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库存的作用
库存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生产经营将产生重要影响。必要的库存数量是防止供应中断、交货误期、保证生产连续和稳定的重要条件,它有利于提高供货弹性、适应需求变动、减少产销矛盾。但库存同时也需占用资金、支出库存费用,过量库存会掩盖生产中的各种问题。例如,设备故障造成停机,工作质量低造成废品或返修,横向扯皮造成工期延误,计划不周造成生产脱节等,都可以动用各种库存,使矛盾钝化,问题被掩盖。表面上看,生产仍在平稳进行,实际上整个生产系统可能已是百孔千疮。所以,日本人提出“向零库存进军”的口号。压缩库存是各企业普遍需要重视的问题。一个将库存水平降到最低点的生产系统,无疑是一个高效率的系统,但它同时又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系统。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造成系统整个停顿。因此,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下,还需要有库存,更需要加强库存控制,使库存数量始终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
(二)库存控制标准的制定
库存控制标准就是物资的储备定额。物资储备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所必需的、经济合理的物资储备数量标准。
企业的物资储备定额,一般有以下三种:(1)经常储备定额。是指某种物资在前后两批进厂的供应间隔期内,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经济合理的物资储备数量。(2)保险储备定额。是指为预防物资到货误期或物资的品种、规格不合要求,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进行而储备的物资数量。(3)季节性储备定额。是指物资的生产或运输受季节影响,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而储备的物资数量。
1.物资储备定额通用计算公式
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季节性储备定额都可以用通用计算公式确定,即:
M=r×D
式中:M——物资储备定额;
r——该物资平均每天需用量;
D——该物资合理储备天数。
如D为经常储备天数或保险储备天数或季节性储备天数时,M就是相应计算的经常储备定额或保险储备定额或季节性储备定额。
运用上述公式计算时,平均每天需用量都是用计划期某物资需求量除以计划期工作天数求得的,而储备天数的确定就各不相同。经常储备天数是以供应间隔天数为主,再考虑验收入库天数和物资使用前的准备天数。供应间隔天数是根据物资的生产厂家的生产间隔期和运输周期来确定的,而验收入库天数和使用前准备天数是根据企业库存管理的统计资料确定的。保险储备天数是根据物资到货误期或差错率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确定的。
2.经济订购批量法
经济订购批量法是从企业本身节约费用支出来确定物资经常储备的一种方法。从物资储备有关的费用来分析,主要有订购费用和保管费用两大类。订购费包括差旅费、管理费、验收搬运费等。保管费包括仓库设备的折旧费、维修费,物资存储损耗费,物资占用资金的利息等。订购费与保管费都与物资的订购次数和每次订购数量有关联。其规律是:从节约订购费来说,应减少订购次数,而增加每次订购数量。从节约保管费来说,应增加订购次数,而减少每次订购数量。这表明,订购与保管费是相互制约的,互为消长的,客观上存在这样一种订购数量,使得按这种数量订购所需的订购费与保管费的总和最小,这个订购数量就是经济订购批量,如图7—3所示。
图7—3 经济订购批量
从图7—3可看出,保管费随订购批量增大而增大,而订购费则随订购批量增大而减少。两条曲线叠加所形成的总费用曲线有一最低点,所对应的费用最小,所对应的订购数量为经济订购批量。经济订购批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用经济订购批量确定企业物资的经常储备定额,是比较经济有效的方法。但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企业能自行决定采购的量和采购时间,不受物资供应方和运输条件的制约。
(三)库存控制的方式
物资的存量与订购的时间和订购的数量都有关系。如果订购时间过早或过晚,则存量就会超过储备或低于正常储备需要。同理,订购数量的多与少更是明显与存量相关。
所以,为了有效地控制库存量,可以从订货时间和订货批量两方面入手。物资订购控制方式有以下两种:
1.定量订购控制方式
定量订购控制方式是指订购时间不固定,但每次订购的数量固定不变的订购控制方式。就是预先规定一个订货点量,当库存量降至订货点量时,就按规定的订购数量(通常是经济订购批量)提出订货或采购。这种方式又称订货点法。订货点量通常介于最高储备量与最低储备量之间。订货点量计算公式如下:
订货点量=平均每天需用量×订购时间+保险储备量
式中,订购时间是指提出订购至物资到库所需的时间,如图7—4所示。(www.xing528.com)
订货点法在实际运用中往往采用“双堆法”控制,即把该种物资分作两堆(两个容器)储存,第一堆是订货点量,其余的作为第二堆。在发料时,首先动用第二堆,一旦第二堆用完,就及时提出订购和采购。这种控制方式简便,减少了事务性工作,便于目视管理和计算机管理。
2.定期订购控制方式
定期订购控制方式是指订购的时间预先固定,如每月订购一次,而每次订购的数量则不固定,随时根据库存的情况来决定。订购量的计算可用下列公式进行:
图7—4 物资库存与订货点示意图
式中:供应间隔期——相邻两次订购日之间的时间间隔;
期货数量——已经订货,尚未到货的数量。
采用定期订购控制方式,在规定供应间隔期时,应当与该物资的经济订购批量相适应。例如,某物资日需量为10千克,该物资经济订购批量为280千克,则该物资供应间隔期可定为一个月(280÷10=28天)。采用定期订购控制方式,每次订购时都要检查实际库存,并对每次的订购量作出调整。这种控制方式既能保证生产需要,又可避免物资储量超过标准,是一种较严格的控制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精力,一般适用于控制主要的物资和重点物资。
(四)库存物资的ABC管理法
ABC管理法,又称物资的重点管理法。其基本原理是:把品种繁多的物资,按照某种标准(一般采用年消耗金额)进行分类排队,区分出A、B、C三类物资,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既突出重点,又照顾一般。这种物资的重点管理法,对于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效率,节省物资管理费用,具有重要作用,现已广泛在企业应用。
1.区分A、B、C三类物资的分析过程
(1)收集数据。收集企业所需物资的各种特征数据,如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等。
(2)进行统计整理。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加工和汇总。一般按品种、各品种数量、某种物资的价值等指标进行整理,计算出累计百分数和占总数的百分比。
(3)按某种分类标准进行ABC分类。分类标准无统一规定,一般是按物资年消耗资金量这一标准来进行分类。把占物资消耗资金总量累计在0~80%区间的若干品种物资定位A类物资;累计百分数在80%~90%区间的若干品种物资定位B类物资;累计百分数在90%~100%区间的若干品种物资定位C类物资。
(4)绘制ABC曲线图(又称巴雷托曲线图)。ABC曲线图,如图7—5所示。
图7—5 ABC曲线图
2.对A、B、C三类物资的管理方法
区分出A、B、C三类物资后,就应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1)对A类物资的管理。A类物资,虽品种不多,但耗用资金多,价值高或者消耗量大,占用仓库面积多。应对这类物资进行重点管理,就是要按定期订购方式控制此类物资;详细按品种甚至规格、型号制定储备定额;要使保险储备量保持在最低水平;对物资的收发要有详细的日常记录;对库存应经常进行检查。
(2)对C类物资的管理。C类物资,虽品种繁多,但资金耗用较少,或是不经常领用的。对C类物资,可进行一般管理,就是按定量订购方式控制;不必制定储备定额,只需按总金额控制;采用“双堆法”管理,可不检查库存;可适当加大保险储备量。
(3)对B类物资的管理。B类物资,其特点和重要性介于A类和C类物资之间,因此对B类物资的管理也是介于严格和粗放之间。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条件,进行适中的管理,就是按定期或定量订购方式控制;可按类别制定储备定额;可定期检查库存;对物资的收发应有总账记录;保险储备维持在适中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