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量标准又称作业计划标准。期量标准就是对生产作业计划中的生产期限和生产数量,经过科学分析和计算而规定的一套标准数据。合理地制定期量标准,对于正确规定产品的投入和出产时间,实现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企业的生产类型和生产组织形式不同,因而采用的期量标准也就不同;大量流水生产的期量标准有节拍、流水线工作指示图表、在制品定额等;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有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在制品定额、交货期等;单件生产的期量标准有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等。这里着重介绍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和在制品定额的制定。
(一)批量和生产间隔期
批量是指一次投入(或出产)相同产品(或零件)的数量;生产间隔期是指前后相邻两批同种产品(或零件)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批量与生产间隔期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在年度生产任务已定的条件下,加大批量,生产间隔期就会相应延长;减少批量,生产间隔期就会相应缩短。确定批量的方法有经济批量法、最小批量法和以期定量法。
1.经济批量法
就是设备调整费用与库存保管费用之和为最小时的批量,可用数学方法求得。当生产任务确定的情况下,批量越大,设备调整次数就越少,分摊到每个产品(零件)的调整费用也就越少,但库存保管费用相应增加;批量越小,设备调整次数就越多,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调整费用就越大,但库存保管费用相应减少。其公式如下:
式中:Q—批量;
N——年产量;
A——每次设备调整费用;
C——每件产品(零件)的年平均保管费用。
2.最小批量法
它是以保证设备充分利用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批量计算方法。这种方法着眼于设备充分利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两个因素综合考虑,通过计算求出最小批量。其公式如下:
设备调整允许损失系数,一般规定在0.02~0.12之间,系数可按大、中、小批生产类型的不同,并考虑零件价值对流动资产的影响进行选择。
3.以期定量法
它是先确定生产间隔期,然后再确定批量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当产量变动时,只需调整批量,不必调整生产间隔期。企业常采用的生产间隔期有季、月、旬、日等,这样,既能考虑经济效益,又简化了生产管理。
(二)生产周期和生产提前期
生产周期是指产品(零件)从原材料投入生产起,到成品制成出产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如机械产品的生产周期,包括毛坯准备、机械加工和装配等各个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以及各工艺阶段间的保险期。(www.xing528.com)
生产提前期是指产品(零件)在各工艺阶段投入(出产)的时间,比最后出产成品时间所提前的天数。它是在成批生产条件下,编制生产作业计划不可缺少的期量标准。计算投入提前期和出产提前期的计算公式如下:
车间投入提前期=本车间出产提前期+本车间生产周期
车间出产提前期=后车问投入提前期+保险期
各车间的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和保险期的关系如图6—4所示。
图6—4 生产周期与生产提前期关系
(三)在制品定额
在制品是指处于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所有加工对象的总称。所谓在制品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上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需占用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数量。正确地制定在制品定额,对于保证企业均衡地出产产品有着重要作用。生产过程各环节过多地占用在制品,就会过多地占用流动资金,增加在制品运输等各种费用支出,对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不利。所以,应科学合理地制定在制品定额。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在制品定额的方法也不一样。
1.大量流水生产线内部在制品定额的制定
流水线内部的在制品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工艺在制品、运输在制品、保险在制品和流动在制品四种形态。工艺在制品是指各个工作地上正在加工和检验的在制品;运输在制品是指流水线上各道工序之间正在运送过程中的在制品,在间断流水线中不加考虑,因有流动在制品存在,可以解决运输在制品占用量的需要;保险在制品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在个别工序发生偶然事故时,生产线仍能正常运转而建立的;流动在制品又称周转在制品,指间断流水线上由于上下道工序生产效率不等而形成的周转在制品占用量。总之,流水线内部的四项在制品占用量需根据工作地具体加工情况而制定,或根据经验统计资料来确定。在间断流水线上不包括运输在制品占用量,而在连续流水线上则不包括流动在制品占用量。
2.成批生产条件下在制品定额的制定
(1)在定期成批轮番生产条件下,车间内部在制品定额的制定,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2)车间之间库存半成品定额的制定。车间之间的在制品也称为半成品。半成品定额是为了保证前后车间生产衔接而形成的,其中还包括保险储备量,一般是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来确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