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能力的概念
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产品的最大数量,或者是能够加工处理一定原材料的最大数量。它是反映企业生产可能性的一种指标。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四层意思:
(1)企业生产能力是按照直接参与生产的固定资产来计算的;
(2)企业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这一时期通常是指一年;
(3)企业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产品的能力;
(4)企业生产能力用一年内能够生产的最大产量来表示。
(二)决定企业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
1.生产中的设备数和生产面积数
机器设备是固定资产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生产能力的大小。设备数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能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器设备。生产面积的数量对于铸造车间、铆焊车间、装配车间的生产能力往往有重要意义。按照生产面积计算生产能力时,除了计算车间生产面积外,还应考虑用于堆放原材料、毛坯等辅助面积和运输线路所占用的面积。
2.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
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是按照企业现行工作制度及考虑设备修理停工时间后计算的,其公式为:
对于生产面积来说,则要计算其利用时间,计算公式为:
生产面积利用时间=(全年日历数-节假日数)×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
3.设备(生产面积)的生产率定额
设备(生产面积)的生产率定额,就是单台设备(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定额,或制造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设备(生产面积)的生产率定额,是计算和确定生产能力的最基本因素。在设备(生产面积)的数量及有效工作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定额水平对生产能力的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而设备(生产面积)的生产率定额水平,又受设备性能、工作速度、产品品种、结构、质量要求、原材料、工艺方法、工人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的因素影响最大。
(三)生产能力的核定及同生产计划指标的平衡
核算企业生产能力,就是通过对上述因素的调查,在查清现状的基础上,将这些因素加以确定,从而计算出企业的生产能力。企业生产能力核算应从基层开始。一般说来,可以分两个阶段:首先确定班组、工段、车间等各生产环节的生产能力;然后,在综合平衡各生产环节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1.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核算
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核算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当生产能力取决于生产面积时,可用下列公式计算:(www.xing528.com)
多品种生产条件下,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应采用代表产品来核算生产能力。代表产品是指从多品种中选择一种产量大,在结构和工艺上具有代表性,能反映企业专业方向的主要产品。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运用代表产品核定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及与生产计划的平衡问题。
【例】 某厂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它们的计划年产量分别为50、100、125和25台,在铣床上加工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分别为20、30、40和80台时;铣床组共有3台铣床,两班制工作共15.5小时,设备停修率为5%,以丙产品为代表产品,则铣床组生产能力为:
计算铣床组生产能力后,为了与生产任务进行平衡,还需要将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折合成代表产品产量,将其总和与铣床组生产能力比较。其计算方法见表6—2。
表6—2 具体产品折合成代表产品的计算表
将折合为代表产品的计划产量除以设备组生产能力,即可求得设备的负荷系数。即:
设备负荷系数小于1,说明生产能力有富余,能保证完成生产任务;设备负荷系数大于1,说明生产能力不足,生产计划任务难以完成,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生产能力,使计划任务落到实处。
2.车间生产能力的确定
车间的生产能力是在计算设备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确定的。各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一般是不相等的,因此,要进行综合平衡工作。它通常是以主要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作为综合平衡的依据。所谓主要设备组是指加工劳动量比重最大的,或者贵重的而无代用设备的设备组。其他设备组要与主要设备组平衡。对薄弱的环节,应采取措施,可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投资或技术组织措施以及外购、外协的办法,及通过用富余环节支援薄弱环节的办法来提高其生产能力。
3.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
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也称生产能力的综合,它是在各车间生产能力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生产能力综合平衡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基本生产车间能力的平衡;二是基本生产车间与辅助生产车间及生产服务部门之间的能力平衡。
平衡各基本车间的能力时,首先要确定主要车间,以其作为平衡依据。在包括各个工艺阶段的机器制造企业中,通常以机器加工车间作为主要车间,其他车间要与之平衡。对薄弱环节也应采取措施提高其能力。
基本车间与辅助车间生产能力的平衡,一般是以基本车间的生产能力为基准,核对辅助车间协调配合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