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当时将开发银行定位于商业银行有其独特的国际和国内背景。2006—2007年间,从国际上看,正处于政策性金融商业化转型思潮的高峰期,日本、韩国都提出将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民营化的方案。20世纪90年代,日本内阁财经政策委员会提出要对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开始实行民营化。2007年10月,日本国会通过《株式会社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法》(新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法),规定:2008年10月,DBJ转制为股份公司,之后根据市场动向在5—7年内政府股份逐步减少为0,全面实现民营化。2007年,韩国总统李明博提出对韩国产业银行(KDB)进行民营化改革。2009年10月,KDB被分拆为韩国金融公司(Korea Finance Corporation,KofC)和KDB金融集团(KDB Financial Group,KDBFG)。KoFC承接原KDB政策性业务,KDBFG重点做商业性业务,持有KDB和KDB原有各子公司的股权。
从国内来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商业银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商业性金融不同程度地进入“两基一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等原有政策性金融领域,开发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的界限日趋模糊,一定程度上产生竞争。2006年4月28日,中国金融学会主办“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我国最初建立政策性银行,一方面是为了使当时的四大专业银行能够摆脱政策性贷款的业务,确实转向商业性银行。随着我国实现市场经济的步伐加快,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一是价格机制逐步走向正轨,价格扭曲的情况有所好转,真正需要给予非常明确的、有分量的补贴的领域越来越小;二是财政情况不断改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加大,逐渐有能力替代政策性银行的部分工作。由此,政策性银行所主要承担的目标和任务已经发生重大的、实质性的变化。尽管政策性业务的需求仍然存在,但在量上已经有所减少。例如,进出口银行过去对出口机电产品给予补贴,而现在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一些补贴已经不再需要。”
在此背景情况下,我国也开始讨论政策性金融的商业化转型。虽然有观点认为,国家还处在发展阶段,还有很多政策性任务,需要政策性银行,但也有人提出可以通过招投标方式解决,即事前规定补贴金额,看哪家银行愿意做,不论是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银行,都可投标承担。(www.xing528.com)
2007年4月,由人民银行牵头拟定的改革方案经各部委的反复研讨,最后获得国务院批准的改革方案将开发银行的改革方向定位为“商业银行”。2008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注册资本3000亿元人民币,标志着开发银行结束了政策性银行的生涯,启动商业化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