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产业布局:合理转移过剩产能

优化产业布局:合理转移过剩产能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保持定力兼顾风险,淘汰一批过剩产能。通过产品替代既能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样又减少对铜的进口依赖。三是支持企业增强跨国经营能力,转移一批过剩产能。四是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一批过剩产能。五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严控新增过剩产能。鼓励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通过产品准入标准的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产品,优化过剩产业产品结构。

优化产业布局:合理转移过剩产能

化解产能过剩已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而且从过剩的面看,不仅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部分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产能过剩。化解产能过剩总体思路是疏堵结合、严控增量、优化存量,在控制增量上,要靠政府制定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在存量调整中,要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一是保持定力兼顾风险,淘汰一批过剩产能。不管是英美的市场经济、北欧的社会市场经济,还是我们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甚至是曾经的计划经济,一个经济社会如果前几年是过度需求、过度投资,以后几年的经济运行就难以支撑,就要进行调整,这是由历史反复证明的必然事件。对此,西方经济学称为经济周期,其调整很多是通过经济危机来解决。现在我们也必须要有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来加以调整,不能再让低效的经济主体继续占有社会有限的经济资源,包括资金资源、政策资源,而对中小企业、创新和服务经济等新兴部门产生挤压。其实就是市场要倒闭、破产一些企业,不倒闭破产一些企业,经济无法转型,改革也难以深入。但调整要有底线思维,必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可以采取新旧划断、逐步推进等策略,并坚持严明的市场纪律依法治国的理念,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例如,对已形成的地方债务风险,要向市场明确讲清楚具体处置的方针与原则,讲清楚债务最后损失的处理原则,如“新旧划断、隔离存量”等原则。这样,再配合改革地方融资制度,彻底让整个市场明了,今后无偿债能力的地方政府难以在市场借到钱,整个社会借债需求就相应减少,真正让市场出现高、低不同风险的分类趋势,实现资金的市场配置。对于退出产能企业,各级政府要积极协调解决退出相关的社会保障。在目前形势下,国家可以考虑从国有资本上缴收益、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设置企业退出基金,以解决落后企业退出后产生的社会问题

二是开拓创造国内需求,消化一批过剩产能。以电解铝为例,铝制品在国外工业和生活中的利用程度很高,但我国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利用程度不高。我国是铝储备量大的国家,而少铜。因此,我国可以通过扩大宣传,引导减少对铜的使用,加大对铝的使用。通过产品替代既能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样又减少对铜的进口依赖。

三是支持企业增强跨国经营能力,转移一批过剩产能。创新国际贸易方式,抢抓亚非拉美新一轮基建投资大潮,积极承揽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工业、能源通信、矿产资源开发等项目,带动国内技术、装备、产品、标准和服务等出口。扩大对外投资合作,鼓励优势企业以多种方式“走出去”,发挥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业的技术、装备、规模优势,优化制造产地分布,建设境外生产基地,提高企业跨国经营水平,拓展国际发展新空间。

四是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一批过剩产能。立足于全国统一市场,重点完善企业重组所需要的市场机制建设,确定破除抑制跨区域整合的制度安排与政策,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条块分割,对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一视同仁,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为跨区域、跨所有制产业整合提供市场化运行环境。加快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规则,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为产业整合提供融资支持和市场化整合手段。完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重组,提高市场竞争力。(www.xing528.com)

五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严控新增过剩产能。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坚决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扭转各级政府盲目大规模上产能冲动。鼓励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通过产品准入标准的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产品,优化过剩产业产品结构

【注释】

[1]本文数据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资料,下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