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估算结果,到2012年底居民部门债务规模在18万亿元左右,相当于GDP的34.7%;政府部门债务在30.8万亿元—33.8万亿元左右,相当于GDP的59.34%—65.12%;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63万亿元—66万亿元左右,相当于GDP的121.4%—127.2%。总的来说,2012年中国的非金融部门债务达到了GDP的2.21倍,这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很高。成熟的经济体因其家庭财富水平较高可将其非金融部门债务维持在GDP的2倍以上,但作为人均收入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维持这样的债务水平,包括在1997年陷入债务危机的东亚经济体。对于债务负担,近几年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问题。与之相比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水平更加令人担忧,无论是地方大型国有企业,还是央企,近几年债务水平膨胀速度很快。中铁建设总裁跳楼引起了各界对央企债务水平的关注,其实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受限之后,作为市场化主体的央企早已是各地的座上宾,以央企为承贷主体支持地方重大项目建设已经成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式。所以对债务过度膨胀问题,说到底还是正确处理政府信用和市场信用的关系问题。要统筹起来研究,只考虑某一方面都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一是严防新增不合理债务。2010、2011、2012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率分别为18.86%、24.11%、19.43%,增长迅速。其中BT负债、信托融资、地方政府债券分别为1.48万亿元、1.4万亿元、6636亿元。地方政府负债的高速增长及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隐蔽化带来了潜在的债务违约风险。应以省为单位推进政府负债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坚持总量控制、审批管理的原则,对财政性债务实施预算管理,融资性债务实行收支计划管理。
二是建设规范的地方政府资金来源渠道,推动隐性负债阳光化。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等间接负债方式产生了17.87万亿元左右债务,本息偿还压力巨大。在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的同时,应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争取三到五年内让一半以上的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阳光化,其他债务通过多种渠道逐步化解,为健康财政的建设夯实基础。这既能破解金融空转问题,也降低了地方政府潜在债务风险管理无序的状态。(www.xing528.com)
三是构建债务风险应急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综合运用债务率、偿债率等定量指标,对政府性债务进行风险预警。构建政府性债务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建立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动态监控债务运行。应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做好应急预案,严防出现系统性债务风险。
四是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和对债务水平的考核,改变企业过度负债发展模式。企业过度负债经营不仅会加剧产能过剩,而且增加企业财务成本,降低企业信用,危及金融安全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企业要遏制盲目扩张冲动,树立减债降负意识,向降低财务成本要效益;另一方面要按照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行股票注册制、多渠道股权融资和规范债券市场,形成企业股本的市场化补充机制,使企业负债降到合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