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整投向结构,助力经济转型构稳阵地

调整投向结构,助力经济转型构稳阵地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调查发现,即便在中西部地区,很多县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公共服务的提供却极为不足,形成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结构性承载力不足。

调整投向结构,助力经济转型构稳阵地

总的来说,我国经济还处于建设期经济,政府投资拉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投资面前有三座大山,分别是地方政府高负债、环境高负担、产能高过剩,要继续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就必须在政府投入重点、提升投资效率上下功夫。

一是加大中西部和贫困地区投资,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是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回旋余地,中部地区人口3.7亿,西部地区人口超过3亿,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人口2.5亿,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资既能扩内需稳增长,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也能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维护社会公正。首先,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要更多向中西部和贫困地区倾斜,尤其是路和水这两块“短板”需尽快补齐。其次,引导产业转移和扶持优势产业,中西部地区既是最大的劳动力市场,也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要支持劳动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中西部地区就近生产、就近就业、就近消费,降低社会成本。应改变当前为扩张GDP而盲目招商引资的做法,加强科学规划和生态保护,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龙头企业和重点工业园区,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地方政府应在行政服务、技术研发等方面为区域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后,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投资中的作用。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部分领域市场建设尚未完善,要发挥政府资金建设市场、建设制度、建设信用的作用,加大对基础性、普惠性领域的投入力度,减少财政直接投资或补贴,即使是政府掌握的资源,也可以考虑按市场方式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是关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投资的结构性问题,重点投向公共服务。我们调查发现,即便在中西部地区,很多县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公共服务的提供却极为不足,形成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结构性承载力不足。“人的城镇化”要求地方政府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居民公共服务,通过加强社会保障、提供就业等让“农民变市民”。重点解决“安居乐业、一老一小”的问题,即落户城市人口的住房保障及养老、入学的问题。政府应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以及养老、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支出,有序推进农村人口融入城市。(www.xing528.com)

三是紧跟世界新一轮产业重塑浪潮,合理布局新兴产业。结合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通过税收优惠、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引入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等方式,鼓励、支持新兴产业和科技企业的发展。但是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一定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选择好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重点。从当前我国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上看,我国仍然处于世界产业分工中的低端,现有大部分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提高现有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盘活存量从根本上说应该还是我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比如大力发展好汽车、高铁、航空军工等战略性产业。

四是加大环保投入。要以降低PM 2.5为杠杆撬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国务院推出治理大气污染的10条措施,环保部制定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规划和计划实施细则,这些政策可能对推动环保投入形成一个热潮,现在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生态体制和共享性公共产品价值补偿机制。所谓生态体制就是对环境生态的投入,同样可以产生GDP,可以产生利润,可以增加就业。也就是说要颁布一个强制性的排放标准,大家都来执行,这样所有企业把污染物的回收设备都安装上,而且一天24小时开起来,这样就形成了环保产业的庞大市场,利用这个市场机制,拉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使环保投入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