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发表于《国开智库》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开启了新时期全党全国深化改革的进程。但推进改革需要以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为前提,要落实这一前提需要在六个方面重点关注,概括起来是:一增、二稳、三调、四降、五改、六移,即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外部需求,调整投向结构,降低债务水平,深化金融改革,转移过剩产能。这六个关键性领域出现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对于未来全面改革会形成非常有利的形势。
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各类矛盾,形成一些潜在风险。一是经济下行的风险。虽然中央将2014年GDP增速目标调低为7.5%,并提出了不以GDP论英雄,但这个调低是中央的主动行为,速递换挡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经济如果出现被动性下滑甚至硬着陆,那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二是金融风险。目前我国宏观债务水平持续上升,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而地方政府负债的大约80%集中于银行体系,产能过剩领域的金融风险也很突出,每1亿吨钢产能背后就包含着2500亿的融资,这些催大信贷泡沫和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地方债务以及产能过剩的处置如果出现不当都很容易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产业空心化风险。一方面,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掀起的产业再造的潮流下,“中国制造”能否保持代际竞争力是个战略性问题;另一方面我国虚拟经济远远快于实体经济的扩张,大量资本“脱实向虚”,2013年中国500强企业中金融业总利润占比超过50%,2000年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值仅0.9左右;2008年比值变为3.5;2010年该比值增至9.8倍。(www.xing528.com)
为解决上述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16个方面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针对2014年的具体改革任务进行了部署。但是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更需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整体经济保持合理增速与不失时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长期结构调整与短期经济安全”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这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抓好“增、稳、调、降、改、移”六个方面的工作,即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外部需求,调整投向结构,降低债务水平,深化金融改革,转移过剩产能。前三个方面是解决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后面三个方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