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同时,明确我国制造业要向智能化、精致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养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从国际看,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战略,谋求在技术、产业方面继续领先的优势,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都宣布了新的计划,大力推动制造业复兴,抢占制造业高端,也就是抢占制高点。另一方面,印度、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则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抢占制造业中低端,我国制造业面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前后挤压。从国内看,一方面,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制造业在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方面的成本优势都在降低,使主要依靠低成本获利的“中国制造”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所处的阶段尚未有明显的改变,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市场对产品要求不断提高,而产品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开发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推动与湖南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其中与装备制造业和钢铁行业的合作就是开发银行服务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湖南是装备制造业大省,自2008年开始,开发银行就推动与三一集团开展全方位合作。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高端装备制造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发展。2011年,时任开发银行行长蒋超良同志与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座谈时表示,开发银行将不遗余力地支持民族装备制造业发展;同年9月,开发银行与三一集团签订了300亿元《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2012年,在广州举行的中德企业家座谈会上,时任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同志与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座谈时就三一集团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项目达成一致,最终开发银行提供的8.56亿美元资金为三一集团成功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提供了有力保障。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普茨迈斯特的壮举,改写了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的竞争格局,进一步提升了三一集团研发创新和国际化水平。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项目只是开发银行与三一集团合作的一个缩影,自2008年以来,开发银行为三一集团发展提供资金超过500亿元,有力支持了三一集团国内外产能建设、产品销售、海外并购和转型发展,见证了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到2017年,三一集团在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中位列第11名。
图21(www.xing528.com)
2011年9月,开发银行与三一集团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
开发银行支持湖南钢铁行业发展亦是如此。2003年以来,为了抑制过热投资,国家先后对钢铁、电解铝等行业扩张进行了限制。华菱集团作为湖南省最大的钢铁企业,为压缩过剩产能,2007年开发银行与其签订了39.8亿元“十一五”技改项目贷款和4.6亿元软贷款,帮助华菱集团引进生产线,转型生产冷热轧宽钢带、宽厚板、无缝钢管、线棒材等高端钢材产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出台4万亿投资拉动,基础设施投资较大,对低端钢材需求旺盛,高端钢材市场反而形势不佳。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钢铁行业为拉动经济发展,重新成为十大振兴行业之一。为缓解当时国内铁矿石紧张局面,开发银行为华菱集团提供4.2亿美元,帮助华菱集团完成对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企业Fortescue Metals Group Ltd.公司(简称“FMG公司”)17.34%股权收购。该项目为我国钢铁企业获取紧缺的铁矿石资源、建立铁矿石海外供应基地和稳定的供应渠道提供了可行的途径;该项目还打破了当时世界三大巨头对铁矿石贸易市场的垄断,提升了我国钢铁企业在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话语权。到2014年底,开发银行已累计向华菱集团承诺贷款63亿人民币、19亿美元,支持华菱集团走高端、精品、差异化发展之路。双方的合作方式也从最初的人民币贷款扩展到外汇贷款,从项目贷款扩展到利用香港贸易平台整合铁矿石采购,从境内贷款扩展到海外并购。2016年,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华菱集团计划退出炼铁产能220万吨、炼钢产能390万吨。在甩掉落后产能的包袱后,目前华菱集团产能约2200万吨,整体技术装备已达全国先进水平乃至世界领先,其中华菱湘钢是全球最大的宽厚板制造基地,华菱涟钢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以及配套的冷连轧和涂镀加工生产线,华菱衡钢在无缝钢管行业制造实力全球排名第五、中国第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