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效沟通的关键:找对人,说对话

有效沟通的关键:找对人,说对话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白了,也就是要找对人,说对话,以避免对牛弹琴,沟而不通的尴尬情景发生。第二把钥匙找对了人,还要说对话,才能够打动目标听众的心灵,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种判逆情形,正是司迪麦进销神话的基石。认知利益则是经过行销努力、让原本同质化的产品产生差异,并说服消费者相信,这其中确有差异存在。在找出有意义的消费者利益之后,还要将它转化成消费者语言,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有效沟通的关键:找对人,说对话

中国的一句古成语“有的放矢”实在是说得太过精辟,所以不够全面。盲人摸象也是有的放矢,然而却是摸哪儿是哪儿,摸得个一片模糊,不如不摸。所以在“有的放矢”之间还有一项不该省略的过程——瞄准。

广告作为厂商对消费者所进行的一连串沟通活动,也应具备“有的——瞄准——放矢”这三个步骤,在有靶子之后也应该先瞄瞄准。说白了,也就是要找对人,说对话,以避免对牛弹琴,沟而不通的尴尬情景发生。

然而,目标易找,靶子难瞄,在消费者购买行为上,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五花八门。既可能是发起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也可能只是使用者。

如购买汽车这种重大决定,父亲可能是发起者,小孩可能是影响者,夫妻两人共同扮演决策者与购买者,而父亲可能是主要的使用者。

那么,广告究竟应该跟谁沟通呢?

更何况在消费者中,有所谓非使用者,轻度使用者,中度使用者,以及重度使用者等等,我们究竟要针对哪一个群体进行沟通,这是行销策略与广告策略要去解决的问题,必须在广告作之前加入确定。

对知音弹琴

有一种营养品是给伟大母亲在产前补胎,产后补身用的营养品,妈妈必然是使用者,但在电视广告里,我们却看到欣喜若狂的爸爸,赶紧到零售店买妈妈速体健给太太吃。

这是一个针对爸爸的广告,目的是使他为之动情,让他通过购买这种产品,表达太太对宝宝的关怀。

奶粉也是个令人伤脑筋的产品,儿童是它的主要使用者,但妈妈却主掌生杀大权。所以,一般奶粉品牌均以主题广告与妈妈沟通,说服妈妈相信使用它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春兰空调器广告中的那一句,“妻子说:‘这个空调器买得好’”。足可以使犹豫不决的丈夫立刻拍板买下,此时他获得的不仅是空调,因为旁边的妻子心中也充满着被重视的喜悦。

随着社会的演进,男女平等的观念日益抬头,于是,许多男女也开始分担许多家务事,结果使得许多传统上的以母亲为沟通对象的产品,也纷纷在其广告片里加进父亲的角色。

如佳翔洁厕净广告中胖爸爸的那句“佳翔真绝”,而碧浪洗衣粉以及给家人喝热的果珍,不仅阐述了产品特性,更增添了温馨的气氛,使得为人妻为人母者更容易受它打动。

找出正确的对象keyman是有效沟通的重要关键,否则不是事倍功半,就是徒劳无功。

什么是Keyman?Keyman?是对最后决策者所影响的人,那么,谁是Keyman?

婴儿奶粉进入医院为例,Keyman可能是医生,也可能是护士长,或者是其他人。如果可以正确地找出谁是真正的Keyman,并能事先说服他们,则整个推销工作可能会比较顺利,甚至是水到渠成。

琴是要弹给知音听的,知音者,也许会慕名前来,而慕名者,不一定是知音者。

知音者多还是慕名者多?知音因为知而感到亲近,好的琴声也应该是能将慕名者变成知音,广告的决策者应有这样的认识和气魄。

对知音的琴声不会因为曲高和寡而成为一种消费,那么,对完全不懂音乐的牛怎么办呢?根据对症下药的原则,我们还可以——

给牛吃草

台湾保健补液市场上,老品牌保力达P以柯俊雄为推荐人物,在电视上与其消费者沟通,问题是,柯俊雄属于上一辈的人物,对于上了年纪的中老年又有其一定的魅力,但对年轻人则难以激起模仿的冲动。

新品牌“维士比”见有机可乘,便请出年轻人崇拜的偶象——周润发出马,一会儿豪气千丈,一会儿儿女情长,对于保健补液的重度使用者,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在这一消一长之间,老品牌保力达P退居第二,由维士比南面而王。(www.xing528.com)

这也是保力达P换样广告主,启用杨烈担纲的原因,它希望藉由杨烈年轻、健康的形象,挽回年轻消费者的心,使品牌形象年轻些,而不再只是一个老的品牌。

但对不肯吃草的牛怎么办?是硬按头还是任其去。

识时务者为俊杰,退一步海阔天空,无从改变对方,可以调整自己。真所谓的山不转水转,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广告沟通上,找对人是第一个重要关卡,它是通往正确道路的第一把钥匙。就象是一把复合的锁头,得两把钥匙并用,可是,第二把钥匙又是什么呢?

第二把钥匙

找对了人,还要说对话,才能够打动目标听众的心灵,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司迪麦的“我有话要说”,究竟要说些什么并不重要,主要的是它激起了青少年的认同与共鸣。藉由它,青少年可以发泄心中的不满与抗议。这种判逆情形,正是司迪麦进销神话的基石。

事实上,在消费品过剩的时代,许多购买行为也的确是基于“我喜欢”而并非真的一定需要。

所以,对于广告运作而言,在找对人之后就是要竭尽全力去说对话,以达到说服、影响消费者的目的。

那么,究竟要如何才能说对话呢?最主要的就是“心中常存消费者。”即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提出商品所能带来的“利益”,然后再将利益点转化成消费者语言,以争取消费者的认同与了解,提高沟通效率

海飞丝洗发精上市以来,一直将自己塑造成帮助消费者解决头皮屑尴尬的抗头皮屑专家。在其广告片里,我们不断看到消费者因头皮屑而在生活、工作等各种场合所碰到的尴尬场面,并藉由海飞丝的协助,有效解决这项恼人的问题。

可以看到它是以告别头皮屑的尴尬做为商品利益,并成功地与消费者进行了沟通。因此,即使市场上抗头皮屑的洗发精愈来愈多,它仍然能在这个区域呈独占鳌头。

可见,消费者利益是广告诉求的核心,行销人员应该时刻牢记,消费者所购买的并非商品本身,而是商品本身所带来的种种利益。在广告沟通的过程里,我们应该集中心力于消费者利益上,而非卖弄商品的特性。

提供利益的方式有许多种,大体可以归于实质的,认知的,以及心理的这三个方面。

•实质利益的基础来自广告的实质差异,当这项差异对消费者具有意义,或具重要性时,它就可以成为强而有力的诉求重点。

•认知利益则是经过行销努力、让原本同质化的产品产生差异,并说服消费者相信,这其中确有差异存在。

•心理利益则是消费者由主观的感觉世界,去决定他是否喜欢某项产品或某项产品是否适合他。

如消费者通常会相信领导品牌的产品比较好,这就是为什么虽然许多电脑厂商一再声称自己比IBM好,但消费者却不太相信的主要原因,消费者心理会想:“如果你这么好,为什么你不是领导品牌?”结果,IBM始终是IBM,在电脑市场屹立不动。

在找出有意义的消费者利益之后,还要将它转化成消费者语言,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有些人常认为国内某些广告太没有层次(Class),事实上,广告并无Class高低之分,只有功能、效果好坏之别,所谓的高class广告也只不过是看中了个别人的虚荣心而投其所好罢了。

难道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满街跑江湖样的游说才是广告之道吗?只要有人觉得有效,非目标市场的人又何必在一旁摇头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