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指标体系:内容及意义

指标体系:内容及意义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n3:区域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区域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是评价区域水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目前AQI数据是以日报和实时报两种方式,根据本书研究需要,本书采用年度数据,故采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指标。各指标的具体生态含义如下:s1:人口密度作为反映区域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该指标以年为单位计算,

指标体系:内容及意义

1.自然生态环境子系统

作为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约束条件,自然生态环境子系统的作用主要是保证区域生态系统功能能够得到正常发挥、内部结构合理和稳定以及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的恢复能力。具体指标包括有反映矿产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状况的矿产资源禀赋系数和矿产资源储采比指标;反映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状况的区域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绿化覆盖率和空气质量指数指标;反映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区域空气质量影响的环境空气综合指数;反映区域环境治理状况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综合反映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指标。各指标的生态含义解释如下:

n1:矿产资源禀赋系数

资源禀赋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区某种资源相对丰富程度的计算指标。计算样本为某省(市)内各种资源占全国的比重与该省(市)GDP占全国GDP的比重相比,得出的最终数值称作资源禀赋系数。该指标是反映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指标。

即其计算公式是:

式中,EF表示资源禀赋系数;Ei表示某一省(市)拥有的i种资源;Ewi表示整个国家拥有的i种资源;Y表示某一省(市)GDP;Yw表示全国GDP。

如果EF>1,则某一国家或某一区域拥有的资源i在赫-俄模型(H-O模型)的意义上是丰富的,具有比较优势。

如果EF<1,则某一国家或某一区域拥有的资源i在赫-俄模型(H-O模型)的意义上是短缺的,不具有比较优势。

n2:矿产资源储采比

作为衡量后备资源情况的重要指标,矿产资源储采比是用年末剩余储量与当年产量之比来表示的,储采比也可按保有地质储量计算。本书借鉴周德群、吴永勤(1999)的计算方法,即保有地质储量与当年产量之比[178]。储采比越大,在同样的开采规模下,矿山服务年限越长。该指标是反映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资源可持续性的指标。

n3:区域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区域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是评价区域水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是区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其取值介于0~1之间,水质达标率越高,说明该区域对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也越高,反之,就越低。

n4:区域环境噪声

该指标是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指标之一,是指将区域以一定的密度分成一定数量的区域网格,分别对这些网格进行监测,并计算噪声值。

n5:绿化覆盖率

该指标反映区域绿化水平。一个区域的绿化覆盖率意味着其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能力较强。其用区域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与建成区面积之比来表示,指标取值介于0~1之间,取值越大,表明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能力越强。

n6:空气质量指数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是一种用来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指标。AQI计算步骤如下:

(1)对照各项污染物的分级浓度限值(AQI的浓度限值参照GB3095—2012),以细颗粒物(PM2.5)等几项污染物的实测浓度值(其中PM2.5、PM10为24小时平均浓度)分别计算各项目P的空气质量分指数(Individual Air Quality Index,简称IAQI)。其计算公式如下:

IAQIP代表污染物项目P的空气质量分指数;CP代表污染物项目P的质量浓度值;BPHi代表各项污染物的分级浓度限值中的最高位值;BPLo代表各项污染物的分级浓度限值中的最低位值;AQIHi代表各项污染物的分级浓度限值中与BPHi对应的空气质量分指数;AQILo代表各项污染物的分级浓度限值中与BPLo对应的空气质量分指数。

(2)确定为AQI。AQI就是各项污染物的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中的最大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AQI为空气质量分指数,n代表污染物项目。

目前AQI数据是以日报和实时报两种方式,根据本书研究需要,本书采用年度数据,故采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指标。

n7: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由于农村目前大多没有相对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故此,本书只能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来替代。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是指经过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达标的城市生活污水量与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比值越高,代表生活污水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越小。该指标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受益的结果。

n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该指标是用来反映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资源化水平。比值越大表明工业固体废弃物对城市的潜在威胁越小。

n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由于目前农村对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关注较少,数据的获取较难,故本书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来替代。

该指标越大,表明生活垃圾污染问题越小。

n10: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作为反映区域生态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生态服务是指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本书利用Costanza等人[179]在1997年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的原理及方法,同时借鉴谢高地等对国内200多位生态学学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180]以及对生态服务价值的核算方法,对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核算。

2.社会子系统

实现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区域的社会文明等。而这中间,人是主体。因此,该子系统包括反映人口因素的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病床数、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和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指标;反映居民富裕程度的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指标;反映社会保障的人均保险费用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反映区域生态创新潜力的万人具有高等学历人数和科研机构R&D人员数指标;以及综合反映生态创新的人类社会生态的社会发展指数指标。各指标的具体生态含义如下:

s1:人口密度

作为反映区域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该指标越大,表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压力越大。

s2: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指标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

s3: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病床数

该指标用于衡量医疗服务的普及度。它反映一个地区的医疗保健发展水平,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一个地区医疗服务能力越强。

s4:人均城市道路面积(www.xing528.com)

该指标是用城市道路的面积除以该城市的人口数。它不仅能够反映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和交通结构状况,而且还能反映城市居民出行的方便程度和道路的总体交通负荷程度。该指标值越大,表明区域的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的水平越高,区域的社会发展就相应呈现出可持续性。

s5: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

该指标用来反映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化技术普及程度。该指标值越大,表明区域的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也就越高。

s6和s7:城镇恩格尔系数和农村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额/家庭消费支出总额,该系数越小,表明区域消费需求也就越合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就越高。

s8:人均保险费

人均保险费是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常住人口数量计算出的指标。该指标反映该地区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指标值越高,表明区域的社会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就越高,进而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就越高。

s9:城镇登记失业率

根据目前我国对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相关概念的界定,它是用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来表示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越低,就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其可持续发展水平就越高。

s10: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

该指标是指区域内图书馆藏书总量除以该区域常住人口总数。一方面可以大致反映出区域居民进行休闲阅读的状况;另一方面反映一个区域总体的文化氛围和区域生态创新的潜力。

s11:万人具有高等学历人数

该指标是以地方常住人口计算的,是指平均每一万人中已拥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它是反映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该指标值越小,表明区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将越缺乏后劲。

s12:科研机构R&D人员数

该指标是指参加R&D项目的人员以及R&D项目的管理人员和直接服务人员。该指标反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潜力。

s13:社会发展指数

它是用来反映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通常用人类发展指数来表示。该指标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0年提出,具体由反映人类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三个指标构成。其计算方法有2009年之前和2010年之后两种算法。本书在计算该指标时采用的方法:2009年之前采用的是2009年计算公式,2010年之后采用的是2010年的计算公式。

3.经济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主要是围绕创新驱动这条主线,通过技术创新等方式来促进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为此选取经济总量、结构指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指标及其生态创新能力方面指标。具体包括反映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区域经济总量;反映经济结构指标的资源型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指标和产业结构系数;反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率指标的资源产出率指标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反映区域生态创新活力的科研投入占GDP比例、有效发明专利数、技术改造投入、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技术引进投入指标;以及综合反映生态创新技术对经济贡献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

e1:区域经济总量

该指标用来反映区域财富的指标。本书用区域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GDP越高,表明该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可利用的财富越多。

e2:资源型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该指标值越大,说明该区域工业对优势资源的依赖性越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弱。

e3:产业结构系数

该概念是由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龚唯平、赵今朝提出的,它反映了区域三次产业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其对区域经济体产出的影响。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181]

式(4-6)中,b为产业结构系数;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X1代表第一产业的产值;X2代表第二产业的产值;X3代表第三产业的产值。A代表制度和技术水平,作为产业结构变动状态的产业结构系数,它影响着整个生产函数。b的取值为大于0的数值;当0<b<1时,表明产业之间的结构不协调,这就造成资源浪费或者资源利用不充分,进而导致一、二、三产业间整体协作能力不强。当b>1时,则表明产业之间的结构协调很好,一、二、三产业间的比例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当b=1时,表明三次产业之间的协调性就像点与线的关系,很难进行捕捉与验证。按照赵今朝、龚唯平对产业相关系数的测算办法,本书首先对研究区域的GDP、第一、二、三产业的值进行回归,在回归方程通过检验后,将研究区域的第一、二、三产业的值代入方程,即可得出预测的GDP,进而把预测的GDP与实际的GDP进行比较,就可以估算出b的大小。

e4:资源产出率

资源产出指标主要是指消耗一次资源(包括煤、石油铁矿石、10种有色金属稀土矿、磷矿、石灰石、沙石等)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该项指标越高,表明自然资源利用效益越好。具体计算公式为:

e5:单位GDP能耗降低率

该指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考核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目前作为政府考核指标的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其计算方法为

推导公式为

e6:科研投入占GDP比重

它是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用于研究和试验的经费占其GDP的比重。它既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社会科技投入和创新情况及其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

e7:有效发明专利数

该指标主要来反映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从一定层面反映出一个区域的生态创新的活力。

e8,e9,e10:技术改造投入、购买国内技术经费和技术引进投入

上述三个指标反映出一个区域重视创新的程度和区域创新的活力,它是体现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e11: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也称为综合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一个综合指标,其计算方法有很多种,本书主要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对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该指标主要是用来判断创新对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子系统的贡献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