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有着与其他区域明显不同的特征:
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强依赖于矿产资源。其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是依托该区域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因此,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息息相关,资源的充裕情况也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前景。
②效益递减性。矿产资源的开采一般都要遵循“先易后难、先上后下、先近后远”的规律进行。随着产业周期的推进,矿产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导致经济效益递减,这种情况有时还会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
③区域发展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周期紧密相关。在矿产资源开发早期和中期,因资源开发带来的超额效益,区域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人力和财力大量聚集,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但是在资源开发的后期,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开发效益降低,区域发展速度也随之下降。
④区域第二产业一业独大,结构单一。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的产业因资源开采而兴,产业结构主要依赖于资源开采。采掘业和与其相关联的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有较大比重,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www.xing528.com)
⑤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开发矿产资源的一系列过程中对区域自然景观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生物等自然生态环境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乃至影响着人类日常的生产生活。所以说,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资源环境保护压力。在我国,每万吨煤的开采会导致约0.2公顷地面下沉,每万吨铁矿石的开采会占用土地面积超过0.5公顷[121]。目前我国因矿业开采破坏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区域以每年4000公顷以上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时,因矿产资源开采所损毁的土地面积将达到8万公顷以上[122]。随着开发过程的推进,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引发空气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污染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生态环境一旦遭受破坏,短时期内就很难得到恢复。如果要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再造,必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社会资源新的浪费,经济社会发展也必将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⑥矿产资源型人才结构明显失衡。目前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属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文化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同时又缺乏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因而在该区域更是缺少高级技术人员,这些都妨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⑦区域经济受到外部经济因素的制约明显。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经济的全球化更直接影响到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的发展,同时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也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