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纵观全球主流的高质量制度安排,尚未形成国际统一共识的规则标准,仍存在多元化、多层级、多维度等特点。三是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有其自身的项目融资政策标准,包括ESG、债务等各方面,此类国际机构不仅是标准的制订者,更是标准的落实者,具有一定的制裁能力。
纵观全球主流的高质量制度安排,尚未形成国际统一共识的规则标准,仍存在多元化、多层级、多维度等特点。
1.国际标准的种类和内容呈现碎片化
国际标准五花八门、政出多门。2018年G20名人小组关于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报告建议,各机构应采纳一些共同的“核心标准”,比如按重要性排列有如下几类:债务可持续性,环境、社会与治理标准(ESG),一致的价格政策,当地能力建设,招标采购,透明度与反腐。
2.国际标准的层级和类型呈现多元化
一是部分条约、标准与规范具有法律约束力,如国际劳工组织(ILO)相关条约,以及国际贸易和投资协定中纳入的ESG条款(TPP标榜其为21世纪“高标准”协定)。二是有些标准供自愿采纳,如联合国全球契约、OECD跨国公司行动指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有关企业责任的系列标准等。三是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有其自身的项目融资政策标准,包括ESG、债务等各方面,此类国际机构不仅是标准的制订者,更是标准的落实者,具有一定的制裁能力。(www.xing528.com)
3.东道国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是标准底线
包括东道国与跨国公司母国的法律法规,如中国的《环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绿色信贷指南》等。就“一带一路”项目而言,东道国自身的法律法规影响更为直接,因而其自身的能力建设较为关键。
4.行业规范与社会责任体系是标准硬约束
各类行业规范主要是参照上述国际相关标准,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制订。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亦多参照上述国际国内规范制订,较国家法律法规更为严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