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新趋势与特征

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新趋势与特征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开发性金融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包括德国、日本、美国、韩国、俄罗斯、巴西在内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开发性金融的独特功能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同。

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新趋势与特征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开发性金融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包括德国日本、美国、韩国、俄罗斯、巴西在内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开发性金融机构[9]配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和逆周期调节作用,参与企业救助和流动性供给,缓释私人部门融资的顺周期行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创新和结构转型,实现有活力的经济增长;支持公共产品供应,尤其是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环境可持续性并促进“绿色发展”;为维护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复苏、提升国家竞争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开发性金融地位更为稳固,使命更加明确,职能和手段更加丰富,成为政府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工具和金融力量。

1.各国对开发性金融的独特作用认识趋同

作为作用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金融业态,开发性金融是政府平抑经济波动、弥补市场失灵、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开发性金融的独特功能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同。比如,2018年10月,向来崇尚市场至上的美国以高度共识出台法案,组建功能强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IDFC,服务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战略。日本通过注资增强亚洲开发银行(ADB)的融资功能。这些充分表明,即使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同样需要开发性金融机构发挥作用,开发性金融更具有普遍意义。

2.突出服务战略,强化国家金融使命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主要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纷纷调整发展规划,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政府目标。比如,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在2017年提出“2030愿景”目标,即“作为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机构,发挥自身风险应对能力,引领企业和市场增长,回应危机应对等社会需求,面向2030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韩国产业银行(KDB)在2015年回归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后,进一步明确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树立“韩国起飞的金融引擎,全球化KDB”的宏大愿景,致力于带动韩国金融业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产业,努力打造亚洲领先银行;2018年7月,俄罗斯政府修订《VEB金融政策备忘录》,强化俄罗斯外经银行(VEB)参与实施国家战略的使命职责,要求VEB围绕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人口等政府目标,积极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2018年10月,美国《更好利用投资引导发展法案》明确规定,IDFC要“服务美国外交政策和发展目标”,促进美国资本、产品、规则和软实力输出。

3.聚焦重点领域,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随着各国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主动调整重点支持领域,将有限资源集中到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着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比如,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BNDES)在2018—2030年业务发展规划中明确聚焦三大领域,分别是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及教育健康和安全;VEB根据国家发展紧迫性和自身业务专业性,将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下游产业、出口作为新的战略重点;DBJ 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重新确定了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和区域发展等优先支持领域;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将绿色金融作为未来支持的重点方向,KFW 将开发性业务中的40% 投向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领域,EBRD 承诺将绿色融资在每年新增规模的占比提升至43%,以促进各国加快绿色转型。

4.丰富市场化职能手段,增强国际化业务能力

开发性金融机构被各国政府寄予厚望,不断赋予新的职能,服务手段更趋完善,作用力、影响力显著增强。比如,KDB 被韩国政府定位为应对危机、稳定经济的安全网,受韩国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委托,管理超过30万亿韩元的债券市场稳定基金和金融稳定基金,设立10万亿韩元的新增长产业支持基金;KDB 还发挥融资融智作用,牵头救助了海力士芯片、现代工程建设等一批重点企业,一度持有超过500家非金融公司股权。俄罗斯近期修订《开发与对外经济事务银行法》,将外经银行更名为“俄罗斯国家开发公司(VEB.RF)”,新名称强化“国家”特征和“开发”职能,取消了“银行”的单一性质,拓宽了机构职能范围。DBJ 近年来发挥智库功能,运用其行业研究和风险分析优势,为地方政府提供规划和政策建议,为企业结构性融资、兼并收购提供咨询服务。IDFC 最高负债规模上调至600亿美元,不仅具备信贷、担保、基金等工具,还增加了股权投资、保险再保险、技术援助等手段,能够提供一站式、全功能的金融和发展援助服务。(www.xing528.com)

5.发挥引领作用,体现国家政策导向

开发性金融作为宏观政策的实施主体,在机制创新、规则标准、政策协调等制度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建设,发挥资金杠杆和政策引导作用,推动供给侧改革。比如,DBJ创新开发了“环境评级(筛选)系统”,将企业的环境外部性内化为融资成本,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环境评级,评级高的企业能够获得环保低息贷款,该评级结果已逐步被日本其他金融机构所采纳,有力提升了企业绿色发展的主动性;KFW在支持基础设施项目时,要求当地基础设施存量和质量低于国家标准时,才能获得KFW的资金支持,以避免无序开发和资源浪费;VEB被赋予开发性金融总协调的职能,加强对俄罗斯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协调,积极为国家发展议程上的优先项目提供支持。

6.强化资本补充,提升发展和抗风险能力

具备充足的资本实力,是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也是强大政府信用支持的重要体现。2017年,BNDES资本充足率为27.5%,DBJ、KDB分别为16.94%和15.3%,KFW长期保持在20%以上,远高于自身经济资本需求和商业银行的资本水平。近年来,各国政府为强化开发性金融作用,以直接注资、限制分红、预算调拨等多种方式,对开发性金融机构补充资本。比如,2008年以来,韩国政府几乎每年都会为KDB注资,十年来累计注资约38亿美元,约占KDB净资产12%;德国政府要求KFW利润不予分配,在扣除折旧费用和专项准备金之后,记入法定准备金和特殊准备金,用于补充资本;俄罗斯近期对《预算法》进行修订,允许政府以待缴股本(Callable Capital)的方式,根据需要向VEB拨付公共预算资金作为资本金,形成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及时为国家重大项目提供融资。

7.加大不良资产处置,着力提升资产质量

近年来,随着各国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各家机构将风险管控放到突出位置,纷纷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推动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资产质量不断改善。比如,KFW在2007—2009年间,不良贷款率都超过7%,2016年将不良率成功降到3%,2017年继续下降到2%;DBJ在2017财年不良贷款率为0.47%,相比2013年的5.07%下降了4.6个百分点;EBRD在2017年加大核销力度,将不良率降到3.95%,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KDB则通过出售、剥离不良资产方式,将不良率降低到3.49%,相比2015年的5.68%下降了2.19个百分点。

8.坚持审慎稳健经营,逆周期特征明显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发性金融机构作为实施救助主体和市场流动性提供者,经历了加快信贷投放、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逐步回暖,各家机构资产规模显现逆周期特点。比如,KFW总资产规模2016年为5070亿欧元,2017年下降到4723亿欧元,同比下降约7%;BNDES资产规模从2015年峰值逐年下调至2017年末的8675亿雷亚尔(约合2225亿美元),两年来资产合计下调6.8%;作为区域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EBRD,也在2017年度首次出现资产负增长,总资产相比2016年末减少0.84亿欧元,杠杆率近三年来持续下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