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资金投入是有效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保障。应增加幼儿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的比例,资金总量加大了,才能增加校舍、教学设备和师资投入及提高教师待遇。一是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延伸到幼儿教育阶段。从2013年开始民族地区幼儿教育阶段幼儿园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地方财政负担加重,承担计划财力难度加大,应取消民族地区教育项目县级配套资金,省上将幼儿教育阶段经费保障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解决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足的难题,让幼儿教育轻装前行,使幼儿教育发展计划落到实处。二是民族地区应抓住“精准扶贫”的良机,找准民族教育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中央财政增加专项资金,并从每年递增的教育经费中的单列经费优先给予支持,变“大水漫灌”为“定点滴灌”,从而确保该地区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意见中取消公益性建设项目州县两级政府投资配套的要求,对设置过高地方配套资金的教育类项目进行专门协调,取消地方配套。四是在申报幼儿园新建项目过程中,建议将幼儿园建设配套征地费用纳入项目,从源头上避免新建项目无法落实的难题。五是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资助政策,健全成本分担与运行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补贴、保证合理用地、以奖代补、减免税费等方式,充分调动民办教育投入和社会力量捐资助园的积极性,扩大幼儿教育资源总量,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不断满足民族地区群众对幼儿教育的多元需求。
民族地区应把学前教育发展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统筹城乡、区域幼儿教育协调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不断缩小民族地区城乡幼儿学习条件的差距。一是充分考虑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新增幼儿数量、乡村人口流动和分布趋势,合理规划布局县镇以上地区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一批安全、适用公办幼儿园。严格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要求,执行好“将1000户以下的至少建设一所规模为3个班的幼儿园,1000户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要建设一所规模至少为6个班的幼儿园”[2]规定,着力扩大优质幼儿园资源,及早着手化解以后3~5年二胎政策放开后的幼儿入学压力,解决幼儿园“大班额”“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二是建立县市财政专项资金拨付机制,对新建幼儿园、办园5年以上的幼儿园配备或补齐玩教具、图书、卫生保健等保教设施,完成乡镇及村附设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软化、辅助用房、玩具更新等附属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确保新建园达到办园标准,已办园不掉出办园标准。三是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安排专门的示范园创建奖励经费,对创建省级、州级、县级示范园的幼儿园,区别不同标准进行以奖代补,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鼓励优质资源学校通过办分校或合作办园带动弱校提升品质,扩大优质幼儿园资源。四是在幼儿园设计规划特别是乡村幼儿园设计规划中,要尽量充分考虑当地水源、采暖等基础性因素,以发展眼光进行全面设计,避免因设计失误造成后续遗留问题。五是在提升乡村幼儿园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建议实行就近入学政策,合理区分户籍、住房、工作等因素,科学划定入学片区,严肃制止因抢占优质教学资源而形成的教师不合理流动和家长异常转户行为。
抢抓国家和省市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利机遇,全面落实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强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一坚持把扩大和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作为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进社会力量,支持有实力的幼教集团建设一批校舍达标、管理规范、保教质量较高的民办幼儿园。建立特、优办园主体特殊支持政策,对办园规模大、入园学生多、社会评价好的民办幼儿园进行政策性补贴。可以在政策允许和实际需求一致的情况下,鼓励引导硬件设施好、办园质量高、规模较大的民办园兼并规模较小的民办园,做到优胜劣汰。二是将厕所改造、校园美化、改暖改水、管网建设等纳入市政规划建设,真正实现与公办幼儿园“同等待遇”。三是将教师分配、教具配送、在任培训等普惠性民办园“难点”“焦点”问题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尽量减轻民办幼儿园主体负担。四是协调解决民办幼儿园现实存在的问题。如碌曲县红星月幼儿园学校通道被挤占、房产手续办理难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建议专门予以协调解决。使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
一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形成幼儿园师德师风教育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完善的骨干教师梯次成长平台,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二是健全公办园教职工编制核定、补充制度,建议按照《甘肃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县级及以上公办幼儿园师生比1∶10;乡镇及以下公办幼儿园师生比1∶12的标准”积极争取县域幼儿教职工编制并配备专业保教人员,并按编制配足教师及增编后的人头工资经费。采用多种方式对非在编公办幼儿园教师逐步实现同工同酬,解决工资待遇偏低问题。落实“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资格认定、学习培训、评优选先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同等待遇,并按照国家政策办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3]规定。三是加大专业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合作,降低录取标准,加大本专科层次的幼教专业招收名额和公费定向培养力度,建立幼儿教育实习基地,着力培养一批文化相融、语言相通、教学能力强、勤于奉献、能扎根服务家乡的基层幼儿教师。四是畅通教师补充渠道。用好“民族大学生顶岗支教政策”,延长顶岗大学生支教时间(建议支教时间至少为1年),持续增加民办幼儿园顶岗支教的分配名额。公开招聘具备幼儿教师资格、精通民汉双语的毕业生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中。对现有未就业幼师专业大学生进行摸底,将有教师资格的大学生及时分配到紧缺岗位,逐步补齐补足幼儿教师队伍。五是做好幼儿教师的资格过渡及认定工作,建议制定合理措施,适当补偿小学转岗幼儿园教师的班主任津贴、绩效工资等,增加现有条件下“小转幼”教师的转岗积极性。六是以县市为单位,统筹幼儿教师资源配置,积极发挥县城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以城带乡、以点带面、以优带弱”的“1+N”帮带机制,组织乡村幼儿园教师到县城幼儿园跟岗锻炼,鼓励县城优秀幼儿教师到乡村幼儿园挂职指导,打通了城乡教育资源流通渠道,夯实了县、乡、村三级幼儿教育服务体系,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七是重视师资培训活动常态化开展,立足实际,科学制定幼儿教师中长期培训计划,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培训的原则,采取省级培训园长、州级培训骨干教师、县级培训全员等联动方式开展业务培训,促进幼儿教师培训活动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不断提高幼师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全面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一是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常规管理和课程管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创新幼儿园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平台,创新各幼儿园间结对帮扶和送教支教工作模式,引导扶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园园之间建立发展共同体,稳步扩大和优化城乡优质、普惠的幼儿教育资源,实现幼儿教育资源共享。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网络教研室引领作用,建立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管理和动态监测机制,并立足实际深入开展教科研工作。二是坚持以游戏为基本课程开展保教工作,对新建园开展科学保教专题培训。加强对农牧村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完善教研责任区制度,引导幼儿园牢固树立科学保教理念,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面向家长和社区开展公益性0~3岁早起教育指导。三在推双语政策同时,应该理性判断,提升双语与多元文化教育理性认识。建议组织省、州、市优秀学前教育和“双语”教育专家尽快研发适合实际的双语教育学前辅助教材,加大学前教育资源包研发力度。完善“裕固汉”“藏汉”等双语教学模式,打造管理有亮点、教学有创新、民族特色鲜明的品牌幼儿园。四是建立覆盖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考核评估机制,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质量的评价和指导工作,定期公布评估结果,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教学质量。
第一,根据甘肃省幼儿园保育教育常规管理办法,健全民族地区幼儿园常规管理各项制度,形成等级不同的管理评价体系。加大相关部门对幼儿园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办园行为,定期依法对各类幼儿园的设施设备、教育教学、教师配置、食品与卫生保健、后勤保障等进行核查,加大投入力度,合理配备监控设施,消除监控盲区。建立社区(村民)委员会和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机制,排查隐患,坚决防止幼儿园伤害幼儿事件发生。第二,是加强卫生管理,包括加强教室、走廊、厕所、扶梯、教具等消毒措施,防患于未然。创造条件配备医护人员,结合幼儿身体条件开展健康卫生习惯养成、应急护理等活动。第三,加强对无证园的督查监管,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积极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无证办园排查,进行分类整改治理,整改达标后可颁发办园许可证,对拒绝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视其情节严重程度,依法予以通报、停业整顿、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第四,严把审批关,从源头上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审批主管部门应依法对具有办学资质、符合办学条件的幼儿园进行审批,严肃查处违法举办幼儿园的单位和个人。(www.xing528.com)
【注释】
[1]尹晓军.《甘肃:倾力投入让民族地区孩子享受优质学前教育》,《中国民族教育》,2017年第10期。
[2]《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DOC88.COM,在线文档分享平台。
[3]熊园.《甘肃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公布》,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2017-12-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