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发展公办幼儿教育,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到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三种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十二五”规划强调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公办幼儿园,优先支持农牧区幼儿园,“十三五”规划也提到加快提高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甘肃省政府、民族地区各级政府明确学前教育的地位与政府责任,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改善民生与满足社会需求的重点领域放在政府工作的优先发展位置,省、市、县各级政府建立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学前教育形成了各级部门各负其责、协同共抓、共谋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在甘肃省政府出台《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甘发〔2010〕21号)、《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甘肃省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年)》《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甘肃省精准扶贫学前教育专项支持计划》《甘肃省精准扶贫乡村教师队伍专项支持计划》《甘肃省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和规范下,民族地区政府把学前教育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先后制定指导学前教育健康全面发展的政策文件,如:甘南州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甘南州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关于促进全州民办(民营)幼儿园改革发展的意见》等;临夏州先后制定出台了《临夏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临夏州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临夏州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和《临夏州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建设规划》,等等。这些政策为确保民族地区幼儿园建设规划顺利实施明确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和提供了制度保障。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和甘肃省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对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给予重点支持,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长,保证了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落实学前教育免费政策。从2015年开始,民族地区将学前教育公用经费纳入财政保障,按幼儿人均每年600元的标准拨付公用经费;2016年,甘肃在全国率先实施对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甘肃籍幼儿免除补助1000元保教费。如:临夏州落实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对全州所有公办幼儿园(包括小学附设幼儿园和学前班)和取得合法资质的民办幼儿园按照省上1000元/年/生的标准进行补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园幼儿按照2000元/年/生标准进行补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幼儿及孤儿、残疾幼儿享受学前教育保教费资助政策的同时,仍可享受学前教育其他资助政策。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免除所有公办幼儿园和取得合法办园资质的民办幼儿园的138元/年/生的书费。随着幼儿在园人数的不断增加,临夏州各县市财政投入资金逐步增长,2017年全州共有9.7万名幼儿享受学前免费资金达1.05亿元。二加大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扶持力度,目前,临夏州22所民办幼儿园中17所已被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已享受国家和省上奖补资金的有8所,奖补资金达到163.27万元。甘南州让民办教育机构幼儿同等享受州内实施的营养改善计划、省级财政的免保教费政策和国家三生交界地区“三包”政策,年生均补助标准达到2000元以上。三投入幼儿园资源类项目建设资金持续增加。如:甘南州2012年以来,累计总投入6.14亿元,实施了500人以上有需求的自然村幼儿园全覆盖工程。2014年、2016年,省上下达幼儿园建设项目196所,总投资3.3亿元。2017年省上下达幼儿园建设项目162所,总投资8540万元。近三年来,州县市筹措资金1156万元,添置生活、办公、教学设施设备和玩教具8196台件套,为新开办幼儿园和改善办园条件提供了保障。临夏州2011年—2018年6月共投入资金8.5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达932所。2014—2017年专项计划选派教师投入经费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其他各县每年也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教师专项计划选派教师投入(见图1)。
图1 临夏州2014—2017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选派教师投入经费情况
甘肃省民族地区各县(市)幼儿园数量迅速增加,学前教育的入学率不断提高,“入园难”问题得以缓解。一是幼儿园数量迅速增加。如:2010年之前,甘南州共有幼儿园16所,目前,全州共有各类幼儿园281所,是2010年的17.56倍,全州民办和公办民营幼儿园达到了42所,在园教师、幼儿分别达到500名,6674名。甘南州的临潭县2010年民办园只有2所,幼儿教师4名,在园幼儿72名。到2018年初,民办园已发展到7所,幼儿教师66名,在园幼儿1364名,呈全面增长态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2012—2015年投资1180万元,新建了皇城、马蹄、明花、康乐4所乡镇幼儿园,改建了东滩、大泉沟幼儿园。2016—2017年投资833万,新建祁丰、铧尖、泱翔幼儿园,对皇城、祁丰幼儿园实施附属工程建设,有效缓解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临夏州截至2017年年底,全州有幼儿园628所(公办479所,民办149所),其中城区幼儿园5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53所,农村幼儿园421所。2011—2018年6月,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达932所。2018年省上批复建设的189所行政村幼儿园正在抓紧建设中,到年底将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实现了1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幼儿园建设全覆盖,为适龄儿童提供了质量较高的保教场所。二是学前教育的入学率不断提高。如:甘南州,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10年的13.5%提高到2017年的81.09%,提高了67.59%;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6年的82%达到2017年的92%(见图2)。截至目前,“全省基本实现了民族地区所有乡镇和有需要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并形成了以县城中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村)幼儿园(班)为基础,县、乡、村三级结合的幼教公共服务体系”[1],扩大了幼儿教育资源,随着民族群众教育需求从“有学上”逐步跃升为“上好学”,民族地区已进入“拓面”与“提质”并进的幼儿教育发展新阶段,“入园难”问题得以缓解。
图2 甘南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及临夏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2017年比2010年提高比率(www.xing528.com)
民族地区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幼儿教师队伍培养,把壮大幼儿师资队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作为幼儿园发展任务的重点,重心下移,聚焦乡村,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提升显著。一方面,加大幼儿教师数量的补充。利用国家特岗计划、公办民营幼儿园教师招聘、富余中小学教师转岗、参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多种措施加强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如:甘南州从2012年开始,严把幼儿教师准入关,通过教师转岗、毕业生招录、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幼儿教师1773名,全州幼儿教师从2010年的248名增加到2021名,师生比从2010年的1∶20缩减到1∶14。从2015年开始至今,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选派1322名大学生到甘南州有关幼儿园顶岗支教实习,既有效补充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的实际,为各幼儿园特别是乡镇幼儿园提供了新生工作力量和新的教育理念,又为顶岗支教的大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从教经验,属双赢举措。临夏州2011—2014年,通过省上民生实事就业项目招录、州上和县(市)自主招录、转岗等方式,累计招聘幼儿教师806人。2015年省上首次在特岗教师招录中单列幼儿园教师招聘指标,进一步加大了幼儿教师招聘力度,2015—2017年,通过实施特岗教师和民生实事项目招聘幼儿教师1226名,2016年和2017年通过公办民营幼儿园教师招聘683名,近三年累计从中小学富余教师中转岗教师580名。临夏州从2014年到2018年支教教师共计102人,临夏县共计136人(见图3)。另一方面,加强培训提升保教能力。多层次开展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培训和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项目,实施幼儿园保教人员专业资质达标计划,努力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近3年,甘南州、县市教育系统分别开展了学前教育送教下乡和岗前培训等活动,分批实施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工程,特别是小学转岗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玛曲、迭部、夏河、卓尼4县的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实现了全员培训。临夏州2011年—2017年共培训幼儿园园长和教师7858人次。教师培养、招录和培训规模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
图3 临夏州2104—2017年“三区”人才支持教师专项计划选派教师情况
甘肃省民族地区注重内涵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幼儿教育均衡公平作为幼儿教育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立保教实施规范管理和监督机制、制定学前课程与教师标准等引领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突出主管部门作用,明确各相关部门分工责任,推进精细化管理,竭尽全力促进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一,强化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甘肃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节》,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学习和了解安全管理标准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立健全幼儿园门卫值班、出入登记、应急防范等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三化”措施,积极开展师生安全、消防、卫生、防疫各方面的教育,强化监管力度。对幼儿园校舍、设施设备、食品卫生、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定期开展防火、防震、防突发事件应急逃生演练,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有了大的提升,保证教师和幼儿安全,为幼儿园学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标准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加大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力度,制定民族地区州、县市《标准化幼儿园创建评估标准》,积极开展标准化幼儿园创建评估工作。目前,甘南州已评估认定玛曲县中心幼儿园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卓尼县幼儿园等省级一类幼儿园9所、临潭县冶力关镇幼儿园等州级示范性幼儿园12所、州级一类幼儿园1所,合作市花蕊幼儿园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3所。通过开展环境文化创设活动,评定五星级幼儿园4所,四星级幼儿园6所,三星级幼儿园7所,全州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充,更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通过推进科学保教实验区工作、建立城乡幼儿园对口帮扶机制、推进双语”教学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质量。第一,积极开展城乡幼儿园对口帮扶工作。如:为了发挥示范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临夏州10所幼儿园与北京、长春、苏州三地10所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结对开展了“手拉手·同梦共建示范园”系列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共分享”的模式,邀请三地10所幼儿园园长到临夏州结对幼儿园精心指导工作,并与园长、教师、保育员座谈交流,双方签订意向性帮扶计划。夏河、舟曲、临潭等县充分发挥县直幼儿园引领带动作用,开展城乡交流、城乡互助式的集团化、“手拉手”式的均衡化办园工作。合作市按照地域片区,将辖区所有幼儿园划分为5个办学集团,在办学集团内部推行“示范园+中心园”“中心园+村级园”的互助办学模式,示范园、中心园、村级园按照1:1的比例定期置换优秀教师,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舟曲县用两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城乡幼儿园“手拉手”结对帮扶工作,3所城区示范园安排1名园长和1名骨干教师,到对口帮扶的乡镇幼儿园,交换开展教育教学帮扶活动,引导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幼儿园辐射拓展。第二,“双语”教学覆盖面逐步扩大。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重视加强学前双语教育。”民族地区实施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少数民族学前“双语”发展保障工程,支持少数民族发展学前“双语”教育与教育机构建设。如:碌曲、夏河等6县市均把藏汉“双语”教学作为重点,配备“双语”教师,在教学、游戏、绘画中引导和鼓励幼儿逐步提高藏汉双语交流使用能力。特别是玛曲县探索实施“5+1”(即,藏语、传统文化、逻辑思维、手工操作、民间游戏+汉语)学前双语教学模式,同步推进多元文化的培养,除了用汉语教授,还融入本土文化,编制个性化园本教材,开设“多元文化课程”。玛曲、夏河、合作、卓尼等有条件的县市公办、民办幼儿园都结合教学实际,研发自成体系的园本教材,把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民俗和本土文化融入其中,帮助幼儿增强本民族、本地区历史人文知识,提升自信心和自豪感。积极构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融合的学前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幼儿教育宣传月、幼儿园开放日、主题班会、“六一”亲子活动等,引导鼓励广大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教学、安全管理、食谱安排等工作中来,形成了从家庭到幼儿园、再到全社会的关爱成长氛围,受到有关教育专家认可和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