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蓉 梁仲靖*
摘要:
近年来,在政府高位推进下,甘肃民族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农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市场主体不断扩大,电子商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形式多样。但从总体看,还存在专业人才缺乏、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薄弱、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快递物流成本高、现代物流理念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建议通过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着力推进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品牌和推进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等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www.xing528.com)
电子商务 民族地区 甘肃省
*金蓉,女,硕士,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规划。梁仲靖,男,硕士,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规划。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作为新型营销模式的电子商务已成为传统商务市场的有效补充,尤其是2013年以来,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运行优势、高效的商业效益、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无法估量的市场发展潜力而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0.40万亿元,2014年上升到16.39万亿元,此后2年继续呈逐年上升态势,分别为21.79万亿元和26.10万亿元,2017年达到29.16万亿元。[1]在全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甘肃省也很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自2015年起,省财政四年累计下拨专项资金1.7亿元用于电子商务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和提质升级。同时,各地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的结合之路,陇南市探索出了“电商带贫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电商扶贫示范市。广河县的“电商企业+网货加工扶贫车间+贫困户”的带贫模式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效果显著。甘肃民族地区贫困面较大、农牧业产业脆弱,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发展电子商务能促进民族地区农牧民创业增收。较低的前期资本投入和灵活的经营形式,使得电子商务对草根创业者有较大的吸引力,一大批具有创业意识的农牧民不仅能通过发展电子商务解决就业问题,还能脱贫致富,由此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集群对民族地区消除贫困具有引导示范意义。其次,激发农牧区经济活力。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人流、资本流、信息流、商品流单纯由农村向城市聚集的局面,电子商务及其衍生的多重服务功能对激发农牧区经济活力,重构农牧村空间形态,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助于缓解长期以来的农牧村“空心化”现象,电子商务的集群化发展能吸引大批青年返乡创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族地区长期遗留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有助于农牧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民的生活环境,影响农牧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对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有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