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问题

探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问题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实施、监督和考核工作中,甘肃省现有的考核手段和标准在科学性规范性上,越来越不能满足工作实践的需要,期盼在示范区建设、先进模范表彰、考核测评验收等环节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探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问题

近年来,甘肃省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当前,全省自上而下对创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有的地方还未将创建工作放到“一把手”负责的重要位置,没有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创建的重要性,存在高举轻放、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一些部门(单位)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思路不清,责任落实不力,嘴上强调的多,主动抓落实的少,工作推进滞缓,主动参与创建的意识不够强;一些部门还存在“创建工作是民族工作部门的事”的错误认识,推动创建工作的力度不够,走一步看一步,等靠要的思想比较重;甚至还有个别部门(单位)的创建工作,仍处于启动状态。

调研中了解到,由于一些基础性工作存在缺陷,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成效还有待提升。具体表现在:民族团结教材建设方面,一直以来,全省都没有形成一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色教材,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课堂教学时,也没有一部统一的民族团结校本教材;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方面,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为主渠道,各级党校和干部学院培训为重要支撑的多位一体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参观考察和互观互检的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宣传方面,部分边远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手段比较单一,多是传统的“灌输”方式,信息化手段应用不够,互联网涉民族工作网络舆情管控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需要进一步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从甘肃省各地创建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各地各部门创建工作进展不平衡,标准和层次不够高,推进创建工作“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还有一定距离。比如,有的地方在推动“六进”方面不够均衡也不够深入,有的地方开展创建工作仅限于部分地区和单位,对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两新组织”等还缺乏有效手段,没有取得新的突破;有的地方、单位培育先进典型的措施还不够,地区间、部门间协同配合也不够密切,应景的工作做得多,长远规划的工作做得少,示范带动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有的地方工作思路比较陈旧、手段比较单一,创建工作缺乏新意、枯燥乏味,尤其是散杂居地区,各族群众创建参与度不高,实际效果不理想。(www.xing528.com)

对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实施、监督和考核工作中,甘肃省现有的考核手段和标准在科学性规范性上,越来越不能满足工作实践的需要,期盼在示范区建设、先进模范表彰、考核测评验收等环节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尤其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考核验收还停留在看资料、听汇报的较低层次,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做法;在涉及全省民族关系状况分析评价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在检查考核机制方面,一些地区、部门没有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列入检查考核重点内容,创建工作在“文明城市”“文明单位”考核指标体系中,占比较低。

甘肃省市州和单位在成功创建为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后,干部职工并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和晋升上的奖励,出现了创建后继乏力现象,迫切需要建立创建工作激励机制;一些地区和部门在拿到创建荣誉后,认为已经通过考核验收,可以缓一缓、等一等,思想一松懈,反而容易被其他地区和部门远远甩在身后;各地各部门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创建过程中,满足于顺利通过创建考核验收,对创建成果的运用转化不够,对创建成功后下一步的巩固提升缺乏连续性的关注,迫切需要构建跟踪反馈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