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省民族地区完成生产总值487.9亿元,比2016年下降了3.6%。2017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7677.0亿元,比上年增长3.6%。从2017年度生产总值看,民族地区比甘肃全省生产总值同比下降了7.2%。
2016年民族地区社会固定投资达到864.77亿元,同比增长11.11%。2016年全省全年固定资产投资953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2%。2017年甘肃民族地区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22.7亿元,比上年下降39.6%。2017年全省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696.3亿元,比上年下降40.3%。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没有靓丽的数据,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状况呈现新常态,经济出现增速下滑,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为挤掉经济发展部分指标中的水分,切除了不合理成分,使以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更健康。
2017年民族地区减贫人口8.13万人,贫困人口为35.6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2.53%。2018年计划减贫13.15万人。近年来深度贫困区是精准扶贫的主战场。深度贫困区在具体措施上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帮扶计划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础和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重要抓手。国家投资及服务领域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培育实施富民产业、深入实施教育扶贫战略、扎实稳进落实健康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低保兜底保障脱贫、加大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力度,以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大生态扶贫力度,深度贫困区的精准扶贫工程稳步推进。
甘肃省“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工程推进中亮点频频。通过“一户一策”及以奖代补模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将部分奖补资金折股注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既保证了贫困户年底分红增收,又能合作社发展壮大补充资金;培育特色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在精准扶贫督查落实方面通过精准指导标明靶向,跟进督查促进落实。使精准扶贫工程方方面面务实、落实到位。
甘肃民族地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通过顶层设计推动,东西两地四级联动,结对帮扶全面开展,多领域、多形式加强人才支持和协作交流,多元筹集,不断加大帮扶资金支持,扩大职业培训、劳动力输转,帮扶富民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成效显著,为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甘南州夏河县、临潭县、合作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藏宝网”创建为2017国家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临夏州广河县、和政县、临夏市、东乡县和积石山县进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范围。示范创建成效显著,农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政府高位推进,市场主体不断扩大。截至目前,甘南州建成初具规模电子商务企业56家,小规模电子商务企业和网店共计600多家。临夏州现有电子商务孵化园5家,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38家,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68家。利用第三方平台开设的网点(微店)2000多个。民族地区将电子商务扶贫作为加快脱贫步伐的重要举措,积极拓宽电子商务与脱贫攻坚结合的新路子,通过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加快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为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村换貌、贫困群体摘帽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的重要目标(www.xing528.com)
民族地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导向,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宣传和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深入进行,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数量,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首先,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招考“三支一扶”基层工作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安置大学毕业生,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实现多样化就业;其次,大力开发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设置乡村道路维护员、乡村保洁员、乡村绿化员、乡村水电保障员、村级就业社保协管员、乡村公共安全管理员、乡村公益设施管理员等岗位,从事乡村公共服务工作,扩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数量;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吸纳带动就业能力;通过东西部对口帮扶和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就业数量和质量。开展订单、定向培训,积极引进碧桂园集团、宁波奥克斯空调等具有较强培训师资和能力的企业,实现了培训、就业一条龙。自2017年临夏厦门东西部劳务扶贫协作启动以来,两地劳务协作工作顺利推进。截至2018年上半年,共完成厦门劳务对接培训1678人,向厦门输转930人。
甘肃省把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工作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基础性的公共服务领域,各级政府部门通过科学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落实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扶持力度,利用国家特岗计划、公建民营幼儿园教师招聘、富余中小学教师转岗、参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多种措施加强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加大对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扶持力度。民族地区政府抓住国家重视、省上支持的大好机遇,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都来参与,完善城乡教育布局,扩大和改善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加快民族地区幼儿园建设进程,形成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甘肃省民族地区各县(市)幼儿园数量迅速增加,学前教育的入学率不断提高,“入园难”问题得以缓解。民族地区已进入“拓面”与“提质”并进的幼儿教育发展新阶段。
甘肃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独具特色。近年来,民族地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首先,政府高位推进,通过编制文化与旅游、商贸、体育融合发展的意见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办法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搭建发展平台;以文化为核心,打造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临夏州高标准投资建设了临夏大剧院、临夏体育场、临夏砖雕传习所、积石山县民俗之家生态博览苑、东乡盛世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园等,营造了全社会支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围绕文化资源,主抓文化项目。启动实施了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保护和改造工程,总投资3.4亿元的八坊十三巷综合保护开发打造了临夏最具特色旅游名片,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截至2018年10月份,游客人数达到73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2亿元,同比增长67%。在今年的国务院大督查中,对临夏市八坊十三巷旧貌换新颜给予了通报表扬;彰显地域文化,打造文化节品牌。甘南州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打造九色香巴拉文化旅游艺术节。还有“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中国锅庄舞之乡”“中国洮砚之乡”“全国拔河之乡”“中国赛马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等特色优势品牌扩大了甘南文化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积极融入世界经贸,发挥民族地区优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民族地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纵深发展。首先,通道建设呈现新亮点。在航空、铁路、公路等方面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网络通达的交通体系,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做好准备;其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2015年以来,甘南、临夏、定西、天水、陇南等8个市州开启了兰州新区市州“飞地经济”产业园,2017年,肃南县在张掖滨河新区异地建园,规划建设集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于一体的祁连玉文化产业园项目;三、近年来经贸合作取得新成果。甘南安多、华羚、首曲等企业的部分产品还获得了国际质量认证和出口认证,打入了欧盟市场。天祝县绿色蔬菜、高原夏菜远销东部沿海城市,还有一部分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天祝白牦牛(肉)”品牌成为全国第一个牦牛地理标志农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四、民族地区和“一带一路”国家间的人文交流取得新突破。“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先后组团赴丹麦、日本、韩国、尼泊尔等国家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活动。甘南民族师范学院继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创始成员高校和中国——东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创始成员高校,2018年5月又成为首届“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合作常务理事高校。与马来西亚吉兰丹州、伊朗库姆市缔结友好城市,共同举办了四届国际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博览会,不断将市场向外进行拓展。
在甘肃省民族地区中,各级党委都将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分层分类开展了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和党务骨干集中轮训,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扎实开展了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突出实践特色,创新载体抓手,着力解决信念不坚定、宗旨不牢固、初心缺失、使命感不强、担当不力等突出问题;民族地区各党支部通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支部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党员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等行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战斗性、原则性;民族地区近年来将政治标准放在干部选用中的首位位置,从严把好选干部的政治关、品行关、廉洁关。围绕中心工作,立足岗位要求,科学规划干部选用,严肃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民族地区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自觉把基层党建融入扶贫开发的全过程,探索党建与扶贫无缝对接新模式,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扶贫工作新机制,实现党建与扶贫的有机统一,汇聚成强大的发展建设合力,为实现全面脱贫摘帽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力量支撑。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地位得到全面的巩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