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效学也称为人类工效学、人机工效学,以人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在生产劳动及其他活动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1)合理用力
生产劳动中尽可能使物体的重心靠近人体,可以使力矩变小,减轻劳动负荷,减少用力。生产或工作中人体同时承受姿势负荷和外加负荷。采取站姿或坐姿工作时,既要注意避免人体整体重心的偏移,又要使人体各部分的重心尽量靠近脊柱及其延长线,以便减少姿势负荷。生产中用力要对称,这样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减少肌肉静态收缩,减轻姿势负荷,降低能量消耗。
为了方便操作和减少姿势负荷及外加负荷的影响,在采用工作姿势时需注意:①尽可能使操作者的身体保持自然的状态;②避免头部、躯干、四肢长时间处于倾斜状态或强迫体位;③使操作者不必改变姿势即可清楚地观察到需要观察的区域;④操作者的手和前臂避免长时间位于高出肘部的地方;⑤如果操作者的手和脚需要长时间处于正常高度以上时,应提供合适的支撑物。
长时间保持任何一种姿势,都会使某些特定肌肉处于持续静态收缩状态,容易引起疲劳。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让操作者在劳动过程中适当变换姿势。
企业在进行劳动安排时应充分考虑工作姿势、体位、体力劳动负荷等因素。
(2)人体测量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机器、工具、工作场所等都要参照人体尺寸进行设计。使设计出的机器适合于人,便于使用,既能充分发挥机器的性能,同时还可以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作业及工作岗位设备设施等工作系统要素设计应符合《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GB/T16251-2008/ISO6385:2004)的要求。
(3)机器和工作环境
生产劳动过程中,人和机器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完成生产任务,称作人机系统。按照工效学的要求,人机系统的设计和选用应当适合于人的解剖、生理和心理特点。人和设备之间的界面要符合人的特点,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让操作者快速了解系统全局状况及详细信息;人机界面如显示器、控制器位置摆放应科学合理。
生产劳动中经常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工具的适当设计和选择及评价是职业工效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解剖学及生理学角度考虑,手握式工具的设计应该注意外形、尺寸和重量分配,避免增加静态负荷,注意减少臂部上举或抓握时间;保持手腕处于自然状态,避免手掌局部组织受压。(www.xing528.com)
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场所适宜的温度、背景噪声强度及合适的照明条件可以增加周围物体的识别度,有利于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提高速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安全。
适当的颜色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提高人对信号或标志的辨别速度,进行正确的观察和识别,减少操作错误,颜色对人的心理可以产生一定影响,使人产生某种感情或引起情绪变化。在机器设计和工作环境的颜色处理时,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人感到心情愉快,既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工作场所采光、照明、通风、保温、隔热、隔声、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标准和要求
工作场所分为办公区域及生产区域。
办公场所的采光、照明、通风、保温、隔热、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指标符合《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要求。
生产区域的采光、照明、通风、保温、隔热、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指标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企业应定期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保存相关设计资料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等。
3.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做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及竣工验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是指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企业应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制定《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
按照原安监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建设单位依法依规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以及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建立健全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和档案,明确各管理环节的负责人、工作责任和要求,确保各项责任落实到位。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编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过程报告、防护设施设计工作过程报告、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方案、控制效果评价及防护设施验收工作过程报告等,并将相应的工作过程报告按照当地卫生健康委的要求进行网上备案。所有资料应归档以备查看。流程见下图所示。
图2-3-1 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工作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