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促增长成为解决危机主要手段
欧债危机爆发后,在“促进增长”还是“紧缩财政”的问题上,欧洲国家一直争执不休,欧盟应对危机政策也摇摆不定,形成一个以德国为首的包括荷兰和芬兰等国在内的“财政紧缩派”,和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等国组成的“促进增长派”。2012年5月6日,法国社会党的奥朗德击败萨科齐当选为新总统。奥朗德表示支持希腊,认为采取促进增长的积极措施才是化解债务危机的根本之道。奥朗德的主张得到了欧盟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支持,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认同奥朗德意见。在2012年5月18日的八国集团(G8)首脑峰会会议上,促进增长成为主流看法。但是同时,德国却担心经济过热而希望采取紧缩政策,坚持压缩赤字的默克尔处于孤立地位。缺少了法国鼎力支持,德国只好作出让步。
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增长契约”一揽子计划,表明欧盟在化解债务危机问题上的重点从“紧缩财政”转向了“促进增长”。“增长契约”是在奥朗德向这次峰会提交的一项建议基础上制订的。其核心内容是一个价值1200亿欧元的“一揽子”刺激经济增长计划。其中,一半来自欧洲投资银行,用于投向欧盟所有国家,尤其是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国家,帮助它们通过增长走出危机;另外550亿欧元来自为缩小欧盟各国贫富差距而设立的“结构基金”,这笔钱将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及年轻人就业;剩余50亿欧元来自2012年夏季发行的“项目债券”,这笔资金主要用于能源、交通与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奥朗德对这一“增长契约”表示满意,他还表示法国将批准曾经提出质疑的欧盟“财政契约”。由此可见,是紧缩优先还是增长优先的争论在这次峰会上已经得到了解决。
2 救助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且有针对性
随着西班牙银行业危机加剧,一些国家对欧盟金融救助机制的动用规则提出了质疑,要求改变现行规定。按照现行规定,2012年7月开始运作的ESM只能援助国家,即救助资金只提供给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受援国政府也可以根据需要,再用这笔钱救助本国银行,其后果是对银行业救助风险最终仍会转嫁到政府头上,导致受援国主权债务增加,形成银行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之间的恶性循环。这一规定对于像西班牙这样银行业遭遇多项风险而濒临破产的国家是非常不利的。原因是,西班牙与希腊遭受债务危机情况不同,希腊是高额国家主权债务拖累了银行业,而西班牙则是银行业危机造成主权债务飙升。因此,欧盟救助希腊方式是直接向希腊政府提供援助,这符合ESM发放救助的规定。西班牙为了挽救本国银行业,也向欧盟提出救助要求,同时为了避免国家债务负担增加,强烈要求改变ESM救援方式和条件。意大利政府则要求ESM直接购买各国国债,以缓解债务压力。但是,德国坚决反对动用欧元区救助基金直接购买重债国国债,认为此举会削弱相关国家削减赤字和推行改革的动力,同时增加德国负担。西班牙和意大利与德国产生了严重分歧。
针对西班牙和意大利强烈要求,首脑会议就放宽动用ESM的条件达成两项协议:一是允许ESM直接注资各国银行,二是ESM直接购买那些努力削减赤字和债务的国家的主权债务。条件一旦放宽,ESM将可以直接向银行提供救助,前提是ECB建立一个欧洲银行的监管机制,另外,对于已采取措施努力削减财政赤字和债务的成员国,可以动用ESM直接购买其国债以降低其融资成本,而不必附加新的紧缩或改革要求。同2010年欧盟决定设立暂时的EFSF和2011年决定设立一个永久性的ESM以便取代EFSF时所作出的规定相比,这次放宽条件实际是改变了“游戏规则”,这是欧盟针对遭受债务危机困扰国家在救助方式上的改进,满足了受援国的实际需求。
3 决策机制出现“民主化倾向”
长期以来,欧盟决策权掌握在几个大国手中,法国和德国作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而被称为“法德轴心”。欧盟内小国对大国包揽一切事务的做法并不满意,经常抱怨本国立场和利益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但是,这种由大国“拍板”决策的局面一直在延续。欧债危机爆发后,“法德轴心”作用进一步强化,无论是欧盟两次向希腊提出救助计划,还是设立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和ESM等防止危机蔓延的“防火墙”,几乎全靠默克尔和萨科齐两个人之间的协调和运作。2012年3月初,25个国家签字的欧盟“财政契约”更是在默克尔和萨科齐密切配合下,“强加”于欧盟的结果。(www.xing528.com)
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后对“财政契约”公开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个契约缺少促进经济增长的条款,必须重新进行谈判,否则法国政府将不会批准这个契约。奥朗德的立场遭到德国的断然拒绝,坚持认为执行严格的财政紧缩政策是化解当前债务危机唯一办法,因此,法国与德国之间出现了严重分歧。但是,法国提出刺激增长的主张得到了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认可和支持,这些深受经济衰退威胁的南欧国家难以承受严格的财政开支紧缩。法国与德国之间的分歧不仅体现在财政契约问题上,奥朗德还提出,为了实现刺激增长目的,必须提高欧洲投资银行资金规模,以资助欧洲范围内的大型基建项目,并通过发行项目债券”进行融资。他还主张,欧洲央行可以向各国政府直接贷款,用于政府刺激经济计划。但是,奥朗德的主张与默克尔的理念背道而驰。德国政府一贯坚持ECB的独立性,反对发行欧洲债券和ECB直接贷款各国政府。默克尔认为,奥朗德提出关于促进增长的办法只能使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继续增加,这就彻底否定了欧盟的财政契约,而德国坚持通过结构调整和改革来增强欧洲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双方分歧造成法国与德国关系紧张,必然会削弱“法德轴心”的作用。对此,奥朗德毫不隐讳自己的观点,他对法国与德国之间特殊关系有自己的独到看法。他认为,两国成为推动欧洲前进“轴心”是对的,但不是“两家垄断”,不应当是排他性的,而应当尊重其他国家意见。奥朗德在筹备欧盟首脑会议过程中特别注意加强同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南欧国家的磋商,并且支持这些国家诉求。例如,西班牙和意大利对放宽ESM救助条件的要求就得到了法国支持。为此2012年6月22日在罗马召开了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四国小型峰会,进行“三对一”的面对面谈判,过去那种以“法德轴心”的强势来胁迫其他国家服从的决策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这种“民主化倾向”若能延续下去,对欧盟未来决策过程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4 进一步强化欧洲一体化共识
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元崩溃、欧盟解体”的悲观情绪一度弥漫于欧洲。随着时间推移和认真反思,欧盟在化解危机方面逐步达成了共识。2012年6月28日—29日,欧盟峰会讨论了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联合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欧元集团主席容克发布的《迈向一个真正的经济货币联盟》报告,表明欧盟层面认识到了明确一体化目标和设计方案的重要性。该报告提出从金融、财政、经济和政治四个层面,构建一个稳定繁荣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2012年12月6日,《迈向一个真正的经济货币联盟》报告(终版)正式发布,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2012年年底至2013年,确保财政可持续性和打破银行危机与政府债务的关联;第二阶段:2013—2014年,完成银行业联盟,并推进稳健的结构性政策;第三阶段:2014年以后,通过在欧盟层面建立“缓冲器”来增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抗冲击能力。在银行业联盟方面,要求SSM相关准备工作必须在2013年初开始,以便最晚于2014年1月1日全面实施。在一体化财政预算方面,报告指出通过在欧元区层面建立定义明确、有限的“财政能力”这一保险机制,增强欧元区应对冲击能力。其中,财政能力资金可来自于各国出资、自有资金或二者相结合,但其定位止步于“在无需欧元区债务共担的情况下,为发行欧元共同债券奠定基础”。
这份报告实际是欧盟未来一体化路线图,主要内容有四项:一是成立银行联盟来监督欧盟各国银行,二是成立财政联盟来统一欧盟财政政策,三是进行社会改革来解决欧洲难以为继的高福利制度和居高不下的高失业率问题,四是最终走向政治联盟。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走坚决深化欧洲一体化的道路。与这些观点相似,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意大利、德国、卢森堡、荷兰、波兰、葡萄牙和西班牙十国外长甚至提出了成立“欧盟国”的设想,即把现行欧盟体制升级为联邦国家模式。无论是“欧盟国”,抑或是“欧洲合众国”,都反映了欧盟各国一种强烈的政治意愿,解决欧债危机根本出路就是深化欧洲一体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