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了国际金本位制度,并催生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但又与金本位不同,是英国与美国争夺货币霸权的结果,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实质上奠定了美元的国际霸权地位。但由于存在“特里芬难题”: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国际金融市场将出现美元短缺,这势必影响全球经济正常发展;如果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市场将对美元信心下降,终将动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因此,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爆发了美元危机,并宣布放弃维持黄金和美元比值义务,其他国家纷纷宣布不再继续履行货币平价义务,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
其后,诞生了牙买加体系。其特点是货币大量黄金化为既定事实,美元成为未制度化的主要本位货币;全球固定汇率制度崩溃,汇率调节依赖市场机制自发作用;大国之间缺乏制度化的货币合作,实际是一种国际放任自由的制度。这种既无本位及其适度增长约束,也无国际收支协调机制的体系,导致当今世界性通货膨胀和区域性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牙买加体系是要解决美元本位制存在的问题和僵化的汇率制度。但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得以延续,因此未能根本解决“特里芬难题”。(www.xing528.com)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变,总体反映了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政策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只能被动接受发达国家的制度安排。从汇率制度来看,牙买加体系之后各国纷纷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不同形式的浮动汇率。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较弱,只能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盯住汇率制度,被动接受汇率波动的“溢出效应”,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汇率安排上出现严重的不对称和不平衡。从储备资产来看,虽然储备货币多元化了,但是美元占有比重仍然最大,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的浮动汇率体系明显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不能自由兑换,更不能成为储备货币,储备资产不断增长造成全球性通货膨胀隐患。从国际收支调节来看,发展中国家由经常项目逆差方转为顺差方,由债务人转为债权人,但是发达国家却掌握着货币发行权。最终,发达国家凭借货币制度优势,让发展中国家给其输入资本。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劣势与被动地位,成为金融与货币危机频繁发生的最大受害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