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考当前经济政策的优化方案

思考当前经济政策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房地产市场低迷有关。央行首要任务,就是稳定货币价值,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发展经济不能靠传统的加快印钞票、靠外延扩张来刺激经济,这种政策有很多弊端和后遗症,不仅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下一步货币政策要真正回归稳健。要保持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流动性稳定,满足经济活动对货币资金的合理需求。

思考当前经济政策的优化方案

1 如何理解“去杠杆”和“挤泡沫”?

首先,应该看到我国居民的“杠杆率”是很低的。现在居民的银行储蓄存款接近50万亿元,但是按揭贷款等负债不过10万亿元。总体而言,我国储蓄率还是很高的,一方面老百姓手中的钱并不多;另一方面,由于各种“顾虑”又不敢花钱。因此,总体上居民应该是“加杠杆”,而不是“去杠杆”。其次,中央和地方政府总的债务与GDP比率只有50%左右,也是很低的。这个比率,在美国是100%,日本是200%。不过,地方政府12万亿元负债,相对他们6万亿元财政收入似乎又高了一些。但我认为,与其说地方政府债务过高,还不如说是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资金长期使用,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下,土地卖不动了,收入减少了,出现了短期偿债压力。现在笼统地讲“去杠杆”是不对的。在企业、政府“去杠杆”过程中,必然产生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可能会导致宏观经济衰退。20世纪90年代,日本有这方面的教训,我们要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关于“挤泡沫”,我也有不同看法。首先,我国股票市场目前基本上没有泡沫。其次,在房地产市场上,泡沫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二线城市泡沫较少,三线城市基本上没有泡沫。我们要看到,大城市房价暂时是下不去的,这是供求关系市场规律决定的,谁也对抗不了。再说,中心城区房价上涨将一部分人“挡在”外边,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病”,也有积极意义。治理房地产泡沫,一要靠增加供给,二要靠“填实”泡沫。供给增加了,价格自然会下降。而泡沫是不能被“刺破”的,因为这样做会危及银行体系安全。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既要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更要防止泡沫破灭,后者危害性更大。要在维持房价相对稳定的同时,千方百计增加老百姓收入,用时间换空间,逐步使高房价得以消化。这是一个聪明的做法。我的观点是,政府不要在泡沫形成中“推波助澜”,也不要在泡沫破灭时“落井下石”。未来20~30年,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自然离不开房地产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房地产市场低迷有关。

关于货币资金“空转”问题。表面上看,“空转”是指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自我循环”,本质上是金融“寻租”和“套利”。由于利率双轨制”,国有银行搞资金“一级批发”,中小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搞“二级批发”,资金成本层层加码,相关人员中饱私囊,导致影子银行大行其道。当然,资金“脱媒”是通胀和利率管制时代的自然现象,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这并不奇怪。问题是,最终导致企业财务费用普遍增加,这就严重了。目前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只有6.5%,但是PPI接近-3%,实际贷款利率接近10%,超过了产业资本平均利润率,因此资金根本流不到实体经济中去,一些地方政府反映15%利率的资金都很难弄到。中国金融体系不是缺少资金,而是结构严重不合理。也就是说,资金“大动脉”里面血液很多,有些地方还有淤积,但是“毛细血管”里供血不足,小微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一刀切”地收紧货币政策,首先受到伤害的肯定是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

2 如何“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央行首要任务,就是稳定货币价值,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发展经济不能靠传统的加快印钞票、靠外延扩张来刺激经济,这种政策有很多弊端和后遗症,不仅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近期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热钱”流入减少;同时,地方政府换届后都希望钱越多越好。央行要从大局上考虑,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兼顾国际和国内,政策要有前瞻性和针对性,要做好预调和微调。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次“6.20金融风波”就是一个反面例子。一定要牢牢把控好货币总闸门,丝毫也不能动摇。钱不能花在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上,要用在刀刃上,用在民生发展上。但是钱少了也不行,容易引起通货紧缩、加剧经济下行。因此,下一步货币政策要真正回归稳健。(www.xing528.com)

要保持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流动性稳定,满足经济活动对货币资金的合理需求。金融机构也要加强自身约束力,不要盲目放大杠杆,把资金面绷得很紧,对一些季节性、周期性的短期资金需求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预案和规划。要建立一个稳健的金融体系,央行和其他监管部门要携手解决金融体系中的脆弱性问题,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居民和投资者要形成良性互动,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这对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个保障,也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关于激活货币存量,具体办法有四个:第一,必要时可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直接提高商业银行放贷能力和货币乘数。第二,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两边同时做文章,提高资金周转速度,例如,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CDs)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前者可以将银行短期负债转化为长期负债,后者可以提高银行长期资产的流动性;而且,这是在做“加法”,不是做“减法”,可以增加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金融机构会有积极性的。第三,下调贷款基准利率,释放一个积极信号,但是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这样可以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增加企业贷款需求。“非对称降息”肯定会挤压银行利润,而开展融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也会产生新的收入,可以对冲和弥补银行的损失。第四,发展消费金融和养老金融业务,培育消费热点,增加有效消费需求。

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我想讲的是,这个很重要。但是,利率市场化不能孤军深入,目前还不是大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好时机。因为国有金融机构处于垄断地位,现在是卖方市场,小微企业作为借款人根本没有讨价还价能力。我觉得,首先要放开市场准入,要加大对内金融开放。尚福林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讲,“要放行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金融机构”,我们对此等待得已经很久了。当然,与其相配套的是要赋予地方政府“金融办”从事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的权力。

(此部分为徐洪才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发言,2013年7月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