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斯拉夫文化背景下的东欧社交礼仪

非斯拉夫文化背景下的东欧社交礼仪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三国为非斯拉夫民族,民族分布状况较为复杂。在波兰,无论商务还是私人约会,一定要准时。无论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宴会上,都要祝酒。捷克民族将玫瑰花视为国花,普遍忌讳红三角图案。重视红白喜事,特别重视庆祝50岁生日。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行握手礼,并坚持“女士优先”原则。

非斯拉夫文化背景下的东欧社交礼仪

中东欧地区民族交错分布、宗教分域不同。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的主体民族为西斯拉夫民族;巴尔干半岛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北马其顿的主体民族为南斯拉夫民族。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三国为非斯拉夫民族,民族分布状况较为复杂。中东欧地区主要宗教有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等,相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种族的宗教信仰受地域交错分布和不同的文明传承影响。中东欧国家除拥有本国特色习俗外,由于当地习俗受宗教信仰影响较大,因此有共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在某些习俗上也较为接近。

波兰

波兰民族以波兰族为主,占人口的98%以上,少数民族主要有德意志、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族,还有少量犹太、立陶宛、斯洛伐克族等。波兰语为官方语言英语日益普及,会讲俄语德语的人也较多。波兰约90%的人口信仰罗马天主教,少部分信仰东正教或基督教新教。人们习惯佩挂“十字架”项链等饰物,忌讳数字“13”。教会在波兰影响力很大,前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被波兰人视为民族骄傲,2014年4月保罗二世被罗马教廷认定为“圣人”。圣诞节是波兰人最重要、最喜爱的节日。

波兰人真诚、豪爽、重感情,社交场合衣着整齐、得体。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要与被介绍过的客人一一握手,并自报姓名;在亲朋好友之间相见时,习惯施拥抱礼;与女士见面还可施吻手礼。在波兰,无论商务还是私人约会,一定要准时。无论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宴会上,都要祝酒。人们见面交谈忌讳打探个人收入、年龄、宗教信仰、情感等隐私。去家里拜访,按惯例要给女主人送鲜花。波兰人喜欢送花,借以传达他们不同的感情:玫瑰花为“爱情”的象征;石竹花含有“机智”和“快乐”之意;兰花被看作“激情之花”;菊花为“墓地用花”;波兰人最爱的花是象征欢乐和幸福的“三色堇”。送花的数量特别有讲究,送单数是惯例,送双数则失礼,不受欢迎。波兰人饮食习惯上以西餐为主,也喜欢亚洲餐。

图1-13 波兰民族服饰

捷克

捷克主要民族为捷克族,约占总人口的94%,斯洛伐克族约占1.9%,波兰族约占0.5%,德意志族约占0.4%。此外,还有乌克兰、俄罗斯和匈牙利族等。捷克官方语言为捷克语,属于斯拉夫语系,是捷克人的母语。主要外语包括英语、德语及俄语。捷克主要宗教是罗马天主教。全国有39.2%的人口信奉罗马天主教,4.6%的人口信奉新教,还有少数人信奉东正教、犹太教

捷克人在成人前要学习基本社交、礼节和跳舞等社交常识。捷克人受教育程度较高,尤其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在对外交往中,讲究礼仪、穿着,正式场合都穿西装。捷克民族将玫瑰花视为国花,普遍忌讳红三角图案。在公共场合讲究秩序,注意保持安静,尊重个人隐私。在饮食方面,捷克人喜欢肉类食品、葡萄酒和啤酒。多数人忌讳13这一数字,不喜欢别人了解个人隐私,尤其不喜欢打听工资收入和女性年龄。捷克人不喜欢柳树和柳树制品。重视红白喜事,特别重视庆祝50岁生日。向外宾一般赠送水晶玻璃制品,赠送鲜花的枝数为单数,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热情。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传统民族菜是烤猪肘、酸菜馒头片。捷克餐口味偏咸,饭菜较油腻。捷克人喜欢喝啤酒,年人均啤酒消费量达到160升,居世界前茅。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总人口为1959万人(2018年数据)。其中,罗马尼亚族占88.6%,匈牙利族占6.5%,罗姆族占3.2%,日耳曼族和乌克兰族各占0.2%,其余民族为俄罗斯、土耳其、鞑靼等。

官方语言为罗马尼亚语,主要少数民族语言为匈牙利语。主要流行的外语为英语和法语。罗马尼亚主要宗教有东正教(信仰人数占总人口的86.5%)、罗马天主教(占总人口的4.6%)、新教(占总人口的3.2%)。

罗马尼亚民族服装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服装常通过浓重色彩对比和简洁的花边取得协调效果,款式多样。罗马尼亚人热情直爽,交谈时喜欢直截了当。罗马尼亚人姓名的排列是名在前姓在后。亲人之间拥抱亲吻很普遍。到罗马尼亚人家中做客,可带些礼品送人,以鲜花为最好,送花要送单数,不能送双数。罗马尼亚人善于做生意和精于评估。在谈判时,既能大刀阔斧,也很注意细节。在访问外商办事处或参加应酬时,他们一般是几个人一起参加,极少单独行动,这是罗马尼亚公司的特别之处。另外,公司中都会有一个重要人物——礼宾员。

罗马尼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不论是黑海之滨的天然浴场,还是喀尔巴阡山奇异的溶洞温泉等都吸引着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在餐馆结账和出门乘坐出租车时,一般要加付10%左右的小费。罗马尼亚人不论坐车还是在室内,最忌讳同时打开两边的窗子对吹,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生病。“13”也是罗马尼亚人忌讳的数字。

匈牙利

匈牙利主要民族为马扎尔族(即匈牙利族),约占90%。少数民族有德意志、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乌克兰、塞尔维亚、罗姆族等民族。官方语言为匈牙利语,英语、德语也很普及。匈牙利国民主要信奉天主教(约占66.2%)和基督教新教(约占17.9%)。

匈牙利人姓名排列顺序与中国相同,姓在前名在后。匈牙利亲人和朋友相见时一般行贴面礼,相互碰一下两侧面颊,异性、同性之间均可以。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行握手礼,并坚持“女士优先”原则。匈牙利人招待客人时不强行劝酒,主人要等客人吃完才能放下刀叉;如应邀到匈牙利人家中做客,可带上一瓶酒或一束鲜花作为礼物。匈牙利人饮食习惯上以西餐为主,也喜欢中餐。绝大多数人把圣诞节、复活节列为最重要、最喜欢的节日。匈牙利人同样忌讳数字“13”。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主要民族为斯洛伐克族,约占人口总数的81.3%,匈牙利族占8.4%,罗姆族占2%,其余为乌克兰族、日耳曼族、波兰族和俄罗斯族。匈牙利族多聚居在斯匈边境处,罗姆族人多居住于斯洛伐克东部。官方语言为斯洛伐克语。主要外语为英语、德语和俄语。主要少数民族语言为匈牙利语。

根据斯洛伐克统计局资料,斯洛伐克约62%的国民信奉罗马天主教,8.9%的国民是新教徒,3.8%的国民信奉希腊天主教,0.9%的国民信奉东正教,13.4%的国民自称是无神论者,10.6%的国民未回答有关宗教的问题。

斯洛伐克人热情好客,讲究谦逊礼让和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拥挤。喜爱象征高贵的蓝色和象征热情的红色。喜欢使用数字8、12、14等,忌讳13。喜食肉制品和奶制品,不喜海鲜。食用较多的蔬菜水果包括西红柿、圆白菜、土豆洋葱苹果香蕉等。斯洛伐克人非常喜欢石竹花和玫瑰花,认为它们是幸福的象征,视其为“国花”。送花以单数枝为吉祥。小朵菊类花卉多为祭扫使用。认为柳树虽美但枝条低垂象征悲哀。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主要民族有:保加利亚族占83.9%,土耳其族占9.4%,吉卜赛人占4.7%,其他(北马其顿族、亚美尼亚族等)占2%。

保加利亚官方和通用语言为保加利亚语,土耳其语为主要少数民族语言。在保加利亚国民中,信奉东正教者占85%,信奉伊斯兰教者占13%,信奉天主教、新教等其他宗教者占1%。保加利亚人习惯使用肢体语言,点头表示“不”,摇头则表示“是”。保加利亚人在正式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施握手礼。亲朋好友相见,可施拥抱礼和亲吻礼。

图1-14 位于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的涅夫斯基教堂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族是克罗地亚的主体民族,占克罗地亚总人口的90.42%,塞尔维亚族是最大的少数民族,占克罗地亚总人口的4.5%,其他为波斯尼亚族、意大利族、匈牙利族、阿尔巴尼亚族、捷克族等。官方语言为克罗地亚语(与塞尔维亚语、波斯尼亚语、黑山语相通),英语普及程度很高,会讲德语和意大利语的人也较多。全国86.28%的国民信奉罗马天主教,少部分国民信奉东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希腊天主教或犹太教。

克罗地亚人热情大方,乐观向上,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要与被介绍过的客人一一握手,并报出自己的名字;与至亲好友见面时,习惯施以传统的拥抱礼;与女士见面时,也有施吻手礼的传统习惯。克罗地亚人偏爱蓝色,认为蓝色象征宁静、纯洁、坚贞、永恒、忠诚。在欢迎贵宾或隆重的庆祝活动中,克罗地亚青年男女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克罗地亚菜肴综合了意大利、匈牙利、奥地利、土耳其和中东地区菜肴的特点,以海鲜和肉类食品为主。克罗地亚人喜好葡萄酒,遵循海鲜搭配白葡萄酒烤肉搭配红葡萄酒的习惯。

图1-15 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堡(www.xing528.com)

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亚族约占总人口的83%。其他民族有克罗地亚族、塞尔维亚族、波斯尼亚族、匈牙利族、意大利族等。官方语言为斯洛文尼亚语,属斯拉夫语系(接近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斯洛伐克语和捷克语)。多数国民会说英语、德语和意大利语。斯洛文尼亚国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另有一部分国民信奉东正教、伊斯兰教等。斯洛文尼亚人勤劳、智慧、勤俭持家,家庭观念强;在与人交往中彬彬有礼,信守诺言。国民对葡萄酒情有独钟,而悠久的酿酒历史形成了斯洛文尼亚独特的“文化”。斯洛文尼亚人见面礼节以握手为主,拥抱、亲脸、贴面颊等仅限于亲人、熟人之间。斯洛文尼亚男子的民族服装主要是衬衣和长裤,加上背心、短外套、帽子等。妇女的民族服装为绣花或有花边的短衬衣、背心、裙子围裙腰带、头巾,但日常生活中已看不到此类传统服装。

立陶宛

立陶宛族占84.2%,波兰族占6.6%,俄罗斯族占5.8%。此外还有白俄罗斯、乌克兰、犹太等民族。立陶宛官方语言为立陶宛语,年纪较大居民多懂俄语,年轻人多懂英语。立陶宛约77.2%的民众信奉罗马天主教,其余民众信仰东正教、福音路德教等。

立陶宛人比较细致、谨慎,其生活方式接近西方国家,注重生活质量,喜爱体育运动,休息日爱好外出旅游。在住宅建筑装修上追求舒适、安逸。穿着方面很注重式样、花色,做工比较考究,注重产品的质量。立陶宛人在平时谈吐中,使用“请”与“谢谢”字眼非常普遍,即使对自己非常熟悉的人也不例外。在社交场合很注重“女士优先”。无论是行走、乘车等,男士都习惯于对女士给予特殊的优先和照顾。立陶宛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以握手为礼。用餐时,对使餐具任意作响的举止很忌讳,也不愿听到有人在用餐时发出咀嚼食物的声音。参观教堂等宗教场所时应保持肃静。忌讳询问他人的工资、年龄、宗教等问题。对数字“13”和“星期五”很反感,“7”则被认为是吉利数字。立陶宛人忌讳在门槛处与人握手,认为这会带来坏运气。立陶宛人为本国文化感到自豪,不宜开涉及该国文化的玩笑。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83.3%的人口(不含科索沃地区)是塞尔维亚族,其余有匈牙利族、波斯尼亚克族、罗姆族及斯洛伐克族等。官方语言为塞尔维亚语,英语的使用也较普及,会讲英语的人数约占40%。此外,会讲德语和俄语的人也比较多。全国多数国民信奉东正教,少部分人信奉罗马天主教或伊斯兰教,个别人不信教。

塞尔维亚人热情、豪爽、健谈,喜欢交友,在社交场合衣着整齐得体。塞尔维亚人对见面时的称谓与问候比较讲究,要在姓氏前冠以先生、夫人、小姐或头衔等尊称。只有家人、亲密朋友之间才直呼其名。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要与被介绍的客人一一握手,并报出自己的姓名。约会一般须事先约定,贸然到访属于不礼貌行为,拜访时须相互递交名片。到家里拜访,一般习惯送实物礼品或鲜花。重要节日习惯相互送礼,礼品一般为酒类、鲜花及经典套装系列办公文具等。递交礼品时,要当面拆掉包装纸,展示并介绍礼品内容。塞尔维亚人喜欢邀请熟悉的客人或朋友到郊外或旅游胜地游览或休闲,促进交流,增进相互感情。其间一般举行宴请,无论在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宴请上,主人都要盛情邀请客人品尝家酿的烈性果酒或葡萄酒并相互祝酒。

图1-16 圣萨瓦大教堂——贝尔格莱德最大的东正教堂

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境内既有本地拉脱维亚人,也生活着北欧人、德国人、俄罗斯人、波兰人的后裔,因此呈现出多元的文化特征。其人口主要有拉脱维亚族,占61.1%;俄罗斯族,占26.2%;白俄罗斯族,占3.5%;乌克兰族,占2.3%;波兰族,占2.2%;立陶宛族,占1.3%,其他种族占3.4%。官方语言为拉脱维亚语,对外交往中也可使用英语,俄语在拉脱维亚也比较普及。官方场合主要使用拉脱维亚语和英语。当地民众信仰的宗教主要有基督教路德宗、东正教、天主教,另有部分民众具体信仰未知。

拉脱维亚传统的民族着装是:男子着衬衫、长裤、长外衣,扎腰带,戴呢帽;女子着绣花短袖白衬衫、方格或条纹裙子,系绣花围裙,扎头巾。已婚妇女戴亚麻布帽子,未婚姑娘头戴穿珠刺绣的花箍。饰物则佩戴银手镯、胸针等。现在普遍穿着城市服装,民族服装主要用于节日和文艺演出。民族主要食物为面食、土豆、肉冻、酸奶肉汤。歌咏节是传统的民间佳节。此外,还有成年节、海洋节、开春节、丰收节,以及主要宗教节日等。在正式场合行握手礼,采用国际通用的称谓,即男士称为“先生”,女士称为“夫人”“小姐”“女士”。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统计局2017年数据显示,爱沙尼亚境内131.6万人口中,主要有11个民族。人口规模最大的5个民族是爱沙尼亚族、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和芬兰族。其中,爱沙尼亚族人口最多,共90.4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8.7%;俄罗斯族人口共有33.02万人,占比25.1%。爱沙尼亚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俄语亦被广泛使用。爱沙尼亚主要宗教有基督教福音派路德宗、东正教和天主教。从信教者的民族构成来看,爱沙尼亚人多信仰基督教,俄罗斯族人多信仰东正教。全国约有1/3的人信教,信教人口占比在欧盟成员国中属于比较低的。

爱沙尼亚人民勤劳朴实,善良友好,办事认真,计划性强,守时履约。感情不易外露,重视保持民族特点,保护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的意识强烈。爱沙尼亚不承认双重国籍,不允许拷贝乐谱,禁止在公共场合吸烟。“情人节”被称之为“朋友节”,没有“三八妇女节”,但男士仍可以在这一天送给女士鲜花,而且可以送偶数的花枝。

波黑

《代顿协议》规定了波黑的三个制宪主体民族:波斯尼亚克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此外还有少量的罗姆族和犹太人。三大主体民族在波黑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活动中居主导地位。在波黑全国总人口中,波斯尼亚克族约占50.11%;塞尔维亚族约占30.78%;克罗地亚族约占15.43%。波黑官方语言为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使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三种语言互通。少数人可以讲英语或德语或法语。波斯尼亚克族信仰伊斯兰教,塞尔维亚族信仰东正教,克罗地亚族信仰天主教,作为少数民族的犹太人信仰犹太教。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有:开斋节宰牲节;东正教的重要节日有:圣诞节和复活节;圣诞节和复活节也是天主教重要的宗教节日。

波黑是东西方多种文化荟萃之地,波黑人喜欢休闲、度假、追求时尚。波黑人生性豪放、直率,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常以握手为礼,较为熟悉的朋友、亲人间还经常相互拥抱、亲吻。去波黑人家里做客,可送花、葡萄酒或巧克力等,送花一定是单数,但不能是13。波黑境内民族众多,要尊重各族的风俗习惯。在波黑参观清真寺、教堂等宗教场所时,要注意不要着装太暴露,特别是在清真寺,女性游客需要戴纱巾等。喝咖啡是波黑人的一大传统嗜好。工作间歇、业余时间及周末等必饮咖啡,因此各式咖啡馆和各色街头咖啡厅在波黑比比皆是,形成波黑街头一大亮丽风景,人们往往利用喝咖啡聊天、交友、商谈业务等。波黑人还喜爱吃甜食,以核桃仁蜂蜜奶油为主要原料的各类甜度较重的甜点为波黑传统特色。春夏两季周末或节假日,波黑家庭或朋友还喜欢在河边、湖边烧烤聚餐。

阿尔巴尼亚

根据阿尔巴尼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近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阿尔巴尼亚族占总人口的82.58%。少数民族主要有希腊族(0.87%)、罗姆族(0.3%)、罗马尼亚族(0.3%)、北马其顿族(0.2%)等。官方语言为阿尔巴尼亚语。主要流行的外语有英语、希腊语、意大利语和德语。阿尔巴尼亚56.7%的国民信奉伊斯兰教,10.03%信奉天主教,6.75%信奉东正教。

阿尔巴尼亚人通常彬彬有礼,极善言辞。讲话时表情丰富,善用手势,喜欢耸肩、摆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或显露自己的情绪,习惯以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表示感谢时,除口头表达外,有时还用一只手扶住胸口,上身稍向前倾。若熟人相见,往往要相互一连串地问好,并行贴面礼,其程度也有很大不同:一般的只作左右贴面姿势;稍亲热一些的是相互贴一贴左右面颊;最亲热的则是相互拥抱起来,在左右贴面的同时还要吻对方的面颊。阿尔巴尼亚人家庭观念极强。午饭时间一般较晚,通常在下午三四点钟,而晚饭时间则为晚上九十点钟。喝咖啡是阿尔巴尼亚人的一大偏好,大大小小的咖啡吧在城市街头随处可见,成为年轻人聊天、社会人谈工作甚至老年人闲谈的理想去处。

北马其顿

北马其顿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人口207.4万(2016年数据),其中,北马其顿族约占64%,阿尔巴尼亚族约占25%,土耳其族约占4%,罗姆族约占3%,塞尔维亚族约占2%。官方语言为北马其顿语,也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北马其顿语属于斯拉夫语系。在西部地区,阿尔巴尼亚语也是进行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许多北马其顿人会讲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等欧洲其他语言。北马其顿国民大多信奉东正教,占总人口67%;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占30%;其他宗教人口占4%。北马其顿国内主要民族有北马其顿族和阿尔巴尼亚族,分别信仰东正教和伊斯兰教。

北马其顿人热情好客,如被邀请到私人家里做客,一般不要迟到,可以带花、葡萄酒或巧克力作为小礼物。送花时,注意送单数,表示喜庆;送双数花通常用于葬礼。在下午5点前拜访或打电话是不礼貌的。北马其顿人喜欢到餐馆、酒吧、咖啡厅过夜生活,周末通常要娱乐到很晚才休息。

北马其顿人在正式社交场合较注重服饰衣着,男士通常穿西装,女士通常穿裙装或套装。北马其顿民族服装有着自身特色。妇女喜穿立领绣花衬衣和短背心,常穿围裙,佩彩色腰带,头巾和平顶锥形小帽。男子传统服饰为上穿衬衣、呢背心或皮背心,下穿长裤,佩色彩鲜艳的腰带。在当地,举行婚礼时人们会身穿传统服装庆祝3天。 北马其顿饮食以面食和肉类为主,多数人喜欢喝土耳其咖啡、红茶、葡萄酒、果子酒和矿泉水。北马其顿特色餐为大盘烤肉和香肠,搭配当地的面包、大葱、青红辣椒酱,以及产自当地的葡萄酒、烈性烧酒、啤酒和咖啡。

图1-17 斯科普里市北马其顿地震博物馆,1963年大地震后遗留的残垣断壁仍清晰可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