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用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还处于初期阶段,难以满足市场经营主体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用信息的需求。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之间为了短期利益,没有真正做到让供应链上所有成员共享全部信息,再加之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活动难以协调甚至脱节,业务活动各自为政,导致成本高且可控制性差,使得企业很难进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2.行业标准缺失
标准化是推行供应链物流单元化的关键所在,目前供应链物流配套设施标准缺失制约了供应链发展。在供应链和电子商务中,统一的商品信息对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非常重要。我国企业供应链信息化标准各异,许多单位都建立有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建设并未与国际标准接轨,各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不一致,不同企业、供应链环节的信息编码、传输标准不一,形成了信息数据孤岛,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衔接存在障碍。目前,就供应链物流而言,虽然已经建立了箱码、物流标签等供应链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行业标准,但是整个流通行业对于标准的规范应用并不乐观,各企业仍使用参差不齐的自行定义标准。
3.体制约束与政策壁垒严重(www.xing528.com)
当前政策法规对供应链管理服务发展还存在较多约束。一是行政管理部门条块分割。目前我国使用的政策法规基本是以传统产业为管理对象制定的,点线分割、条块分割。面对复合型、平台型、网络型行业迅速兴起的新变化系统,政策法规并无涉及,且政出多门,造成了税务、海关、国检及相关行业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适用问题。二是出口退税政策规定不尽合理。对于服务外贸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而言,办理出口退税时一份单据不能分批提交,但由于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运营的一批货物可能来自多个制造企业,如果有一家需要函调就把其他企业的业务都压下来。三是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融资约束较大。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具有轻资产、高负债、高流动性的特点,按照商业银行现有应对金融风险相关规定,高负债的企业向银行贷款非常困难,约束了银行对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的支持。
4.供应链发展基础支撑不足
当前供应链基础保障不力,导致供应链发展不足,增加了供应链运行成本。一是供应链管理人才缺乏。由于我国供应链理念落后,研究匮乏,产业多数处于供应链低端,造成人才严重紧缺。关键问题是,我国还没有形成以供应链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供应链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目前供应链管理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仍然是企业的短期培训。二是供应链发展基础设施缺乏。随着业务量的增加,物流、信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不足以支撑供应链有效运转。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情况仍然滞后,未形成联动效应,无缝运输、中转体系尚未形成。在建设用地紧张的大环境下,物流用地扩张困难也严重限制了供应链物流服务的发展。在物流设施建设方面,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的问题尤为突出,产地冷库和高端冷库建设已经成为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短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