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国内供应链而言,全球供应链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见表5-1):
表5-1 全球供应链与国内供应链的比较
续表
1.地理距离更大
增加距离意味着增加运输前置时间。在全球供应链的环境下,企业所需要的产品需要穿越不同国别和地区,产品流动过程中容易遇到难以预料的复杂性,比如容易遭遇海关税手续程序的拖延,为此,企业往往需要通过增加存货来应对距离增加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存货的增加以及存货水准的易变性可能会导致一定时期缺货状况加重、客户需求反复无常和行政费用增加,从而对牛鞭效应产生更不稳定的、负面的影响。一个管理全球性生产工厂网络的跨国公司在执行全球采购时,由于供应链距离跨度更大,所产生时间差更多,特别是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方面的时滞差别,可以造成传递相关合同文件、商品信息时出现延误,导致配送原料产品延后时间更长。(www.xing528.com)
2.预测难度和不准确性变大
在信息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较长的空间距离必然增加供应链响应时间,使预测变得更加复杂。不同地理位置意味着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商业习惯,这些差异性实质上增加了供应链主体之间沟通的难度,甚至产生高度失真、不准确的信息。如果将这些信息作为进行预测和评估市场需求变化的依据,无疑将导致预测准确性的偏离。在全球供应链中,由于预测准确性的降低,以及获得原料和产品时间变长,制造商和零售商不得不保持更高水平的库存量。
全球供应链跨越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关税壁垒、外汇汇率、国际政治等宏观影响因素明显增多,而这些因素在国内供应链中一般是不存在的。例如,中美贸易战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限制了部分产品的供应,甚至导致跨国公司改变对供应商的选择。国际金融秩序下的汇率变动因素可能导致资金流动成本的改变,如201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比上年贬值4.1%,这意味着一个中方企业向美国供应商进行采购的成本上升了4.1%,中方企业可能考虑选择美国以外的供应商。此外,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企业由于各国在政策法律、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要求不同,也极易导致各种合作关系的改变。
4.基础设施和要素条件更难匹配
许多跨国公司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布局其全球供应链时,容易遇到基础设施和要素支撑条件不匹配的现实问题。从人才看,发展中国家高技能人才往往比较缺乏,客观上可能限制或改变企业采用新科技、新工艺。例如,美国跨国公司在南美洲国家布局生产基地,往往大量使用数值控制[1]机器,原因是在南美洲国家很难找到训练有素的机械工程师,于是雇佣容易训练的机器操作员和程序设计师来取代机械工程师。从设备技术看,原料供应不足或供应质量不高将给全球供应链造成严重影响,跨国公司必须采用新的设备和技术来保证供应商品的品质。从交通通信设施看,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道路交通通达性有待提升,信息化设施也不够发达,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效率。从标准看,不同国家之间技术设备的标准不一致,如电压、频率、插座规格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跨国公司布局全球供应链的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