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响应”的供应链管理理念最初来源于美国服装业。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廉价快消品大量进入美国,美国本土也开始出现廉价连锁店、特许经营店等新型零售业态,美国服装业在产品流通环节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此同时,服装业不断向时装业发展,美国服装企业开始面对快速变化的时尚潮流和不断迭代的市场需求,但由于企业供应链冗长低效,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缓慢、响应周期过长,形成了大量无法出清的库存积压,经营状况急剧恶化。
1985年,美国服装业界团体向流通领域著名的咨询公司KSA提出了咨询要求。KSA分析了当时美国服装企业的状况,发现从纺织面料原毛生产到消费者购买服装的供应链周期是66周,其中服装产品作为库存停滞在供应链上某一环节的时间长达55周。根据上述分析,KSA发布了《美国服装业快速响应报告书》,首次提出“快速响应”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建议美国服装企业将原有的以制造商为主导的“推动(push)”供应链转化为消费者主导的“拉动(pull)”供应链。在传统的“推动”供应链中,制造商依赖外部信息和自身判断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当需求变化相对频繁时,很容易形成大量的过时库存;而在“拉动”供应链中,供应链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制定生产计划,以需求驱动供应链的生产管理、库存管理和采购管理,市场响应速度得到大幅提升。“快速响应”的供应链管理理念迅速引发了美国服装业的供应链变革。通过制造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共享、改善市场预测、加强对库存的监控、只按需要的品种和数量来生产,美国服装企业流通环节损耗的成本平均减少了一半,供应链周期平均被缩短至21周,销售额增加了30%~60%,库存周转率改善了30%~90%。(www.xing528.com)
在服装业之外的其他行业领域,“快速响应”的供应链管理理念也得到了广泛运用,相关的供应链管理方法不断完善。一些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逐渐发现,虽然推式供应链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较慢,但由于经营决策主要依靠提前预测进行,因此能够制定大批量的生产和运输计划。如果完全采用拉式供应链,固然能够缩短供应链运行时间,但为了即时响应市场需求,难以提前较长时间制定大规模的经营计划,进而无法形成显著的规模效益。目前,许多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一般采用推拉结合的供应链来实现“快速响应”,即在供应链上游的环节以“推动”形式经营,因为对上游通用配件生产的总体预测一般相对稳定和准确;在供应链下游的环节以“拉动”形式经营,因为消费者对最终产品的需求通常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异质性。推拉式供应链中“推拉”的分界点因产品及其供应链流程的特性而异,可能出现在供应链的任何环节。例如,戴尔公司在生产计算机通用配件环节采用推式供应链,对所有产品都会用到的零部件进行总体需求预测,而在计算机装配环节完全根据订单即时完成装配;ZRAR通常会根据总体预测生产相应数量的白色服装,将染色、上扣等下游环节的生产步骤尽可能推迟,根据市场需求即时成衣和快速补货;通用汽车公司在运输配送环节采取推拉式供应链战略,在各个城市建立区域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库存按长期需求预测进行管理,而送货给各地的经销商的环节则是在实际需求出现后开始的,这一模式直接降低了经销商的库存水平,同时最大化了区域配送中心的库存规模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