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分析表明,市场潜能是创新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传导机制。为进一步考察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作用,我们将30个省、市、自治区按照市场潜能中的位数分为高市场潜能地区和低市场潜能地区,[9]展开地区异质性分析。
表5中2SLS估计表明,对比第(1)列至第(3)列的高市场潜能地区回归结果和第(4)列至第(6)列的低市场潜能地区回归结果,在两种地区知识产权制度会显著增加三类专利存量,而公共创新环境则会显著降低三类专利存量,与表4的实证结果一致。然而相较于高市场潜能地区,低市场潜能地区的知识产权制度对三类专利的积极作用更大。低市场潜能地区多是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其市场发育程度相对较低。知识产权制度的行政保护对促进专利申请也会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经济发达的高市场潜能地区知识产权制度更完善、覆盖面更广[10],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激发创新的边际效应已趋于弱化。而低市场潜能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改进空间更大,需要借助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并加强保护力度,释放创新动力。同时,低市场潜能地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词汇占比表征的公共创新环境对三类专利存量的负面阻抑效果,也远超高市场潜能地区。理论上可以把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解释为“援助之手”和“攫取之手”(陈抗等,2002),当政府的短期化行为占据主导地位时,政府有更强的意愿伸出“攫取之手”以提高自身利益,辖区内的整体社会福利往往会因扭曲行为而遭受损失。潘红波和余明桂(2011)发现,国企比重越高的地区,政府越倾向于扮演“攫取之手”。中西部的低市场潜能地区国有经济占比更高,政府有更强烈的意愿伸出“攫取之手”,也更易于滋生政府干预创新行为的扭曲效应。对于低市场潜能地区既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也要限制政府短期化的干预行为。
表5 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地区异质性分析
注:*、**和***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第二阶段估计表明,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地区效应:高市场潜能地区发明专利存量和实用新型专利存量能够显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并且发明专利存量的系数大于表4的回归系数,说明在高市场潜能地区发明专利更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低市场潜能地区,三类专利存量都没能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可能的原因在于低市场潜能地区创新积累量较少,规模效应的缺乏限制了创新的作用。2012年中国进入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交织的新时代。为了探讨进入新时代前后,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否发生变化,我们从时间异质性的角度分析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2002—2011年,在第一阶段回归中知识产权制度和公共创新环境均对三类专利存量产生显著的阻碍效应。2012—2016年进入新时代后,知识产权制度和公共创新环境对三类专利存量却能产生显著的积极效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供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效率,激励了创新的积累。不仅如此,“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新时代要求,也限制政府伸出“攫取之手”,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词汇占比则能够显著激励三类专利的积累。(www.xing528.com)
表6 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时间异质性分析
注:*、**和***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发明专利存量在2002—2011年和2012—2016年两个时间段都能显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外观设计专利存量在2012—2016年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证实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技术含量更高的发明专利的作用更大。并且进入新时代后,发明专利存量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