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选择指标和解读变量?

如何选择指标和解读变量?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区域来看,各地区的科教支出均有利于提升结构变迁速度,税收强度均不利于提升结构变迁速度,其中新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弱。新中部地区的第三产业高度化对第三产业的高度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并高于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高度化的影响。西部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能力与其呈显著的正相关,财政支出规模与其呈显著的正相关,所有制结构改革与其呈显著的负相关,要素市场发育与其呈不显著的正相关。

如何选择指标和解读变量?

变量选择中,一方面从速度与质量两个方面反映产业结构变迁,选择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反映地区产业结构变迁速度,同时,借鉴安苑、宋凌云(2016)和刘伟(2008)的研究,从产业比例关系的研究和产业生产率水平的变化考察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并基于行业维度的加权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反映地区产业结构质量。即:其中,i,t和j分别表示地区、时间和行业,J表示行业总数,Sijt为t时间i地区产业j的增加值占所有行业产值的份额,Fijt为t时间产业j的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采用DEA方法测算的Malmquist生产率,以就业人员与固定资产投资为投入变量,以地区增加值为产出变量,得到地区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其次,根据前述不同产业政策对于产业结构变迁以及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主要从政府的财政和税收收支结构与营商制度环境两个方面选择四点作为代理变量。一是选择教育科技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体现了地区培育高端要素的情况;二是选择地方企业所得税占地区税收的比重反映地区的税收强度,体现了政府的财政和税收环境与企业活力;三是选择国有经济投资占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反映地方政府的投资水平,体现了政府主导要素配置强度;四是选择外商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反映地区的招商引资能力与营商环境。此外,借鉴经典研究文献的做法,分别选取以下工具变量:一是真实人均GDP;二是地区工业化程度,地区非农产业就业占比;三是资本深化,人均资本存量;四是人力资本;五是投资率;六是开放程度;七是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经费支出;八是地区城市化水平;九是政府规模。具体变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描述性统计量分别如表4所示。

表4 数据变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表5 分区域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变迁速度的影响

注:本章结合经典文献研究,逐步键入控制变量进行动态面板回归,并主要汇报了最多控制变量的情况。

如表5所示,整体上看,我国政府的科教支出与资本投入以及外商投资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变迁速度,但税收强度不利于提升变迁速度。分区域来看,各地区的科教支出均有利于提升结构变迁速度,税收强度均不利于提升结构变迁速度,其中新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弱。东部地区与新中部地区的政府投资、外生投资与产业结构变迁速度呈不显著的正相关,而西部地区的政府投资与其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外商投资呈显著的正相关。

表6 分区域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

如表6所示,整体上,政府教育科技支出未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强度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呈不显著的负相关,政府的投资强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呈显著的正相关,招商引资对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呈显著的负相关。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政府的教育科技支出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强度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呈不显著的负相关,政府的投资强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呈显著的正相关,招商引资对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呈显著的负相关。新中部地区的政府教育科技支出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呈显著的负相关,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强度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政府的投资强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呈显著的正相关,招商引资对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呈显著的负相关。西部地区的模型检验不通过,但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政府教育科技支出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强度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呈不显著的负相关,政府的投资强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呈显著的负相关,招商引资对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呈显著的负相关。

表7 分区域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机制联立方程结构(www.xing528.com)

续表

如表7所示,首先,在非农产业的协同发展方面,整体上第三产业高度化对第三产业的高度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并高于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高度化的影响。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第三产业高度化对第三产业的高度化呈显著的正相关,但小于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高度化的影响。新中部地区的第三产业高度化对第三产业的高度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并高于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高度化的影响。西部地区的第三产业高度化对第三产业的高度化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并略小于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高度化的影响。其次,在对地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中,整体上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与其呈显著的负相关,财政支出规模、所有制结构改革与其呈显著的正相关,要素市场发育与其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东部地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能力与其呈不显著的负相关,财政支出规模与其呈显著的正相关,所有制结构改革、要素市场发育与其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新中部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能力与其呈显著的负相关,财政支出规模与其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所有制结构改革、要素市场发育与其呈显著的正相关。西部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能力与其呈显著的正相关,财政支出规模与其呈显著的正相关,所有制结构改革与其呈显著的负相关,要素市场发育与其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最后,在对地区服务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中,整体上政府的教育科技支出能力与服务业结构高度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强度对服务业结构高度化呈显著的负相关,政府的投资强度对服务业结构高度化呈显著的负相关,招商引资对服务业结构高度化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东部地区的政府的教育科技支出与其呈显著的正相关,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强度与其呈显著的负相关,政府的投资强度与其呈显著的负相关,招商引资与其呈显著的正相关。新中部地区的政府的教育科技支出与其呈显著的正相关系,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强度与其呈不显著的负相关,政府的投资强度与其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招商引资与其呈不显著的负相关。西部地区的政府的教育科技支出与其呈显著的负相关系,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强度与其呈显著的负相关,政府的投资强度与其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招商引资与其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表8 分区域产业政策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

最后在对反映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如表8所示,在全国层面,教育科技支出未能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其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企业税收强度与其呈显著的负相关,政府投资强度与其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外商投资与其呈显著的正相关。

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教育科技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呈不显著的负相关,企业税收强度对其相关性不确定,政府投资强度、外商投资与其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新中部地区的教育科技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企业税收强度与其呈显著的负相关,政府投资强度与其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外商投资则呈不显著的负相关。西部地区的教育科技支出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企业税收强度与其呈显著的负相关,政府投资强度、外商投资与其呈不显著的正相关。

结果表明:首先,我国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弱于技术进步与制度优化的影响,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构变迁效应有较大的地区差异。其次,不同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变迁的速度、质量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有差异,并有一定的区域差异:一是科教支出对产业结构变迁速度促进作用大于对质量的影响,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科教支出不利于提高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二是企业税收强度均不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变迁速度,对变迁质量的影响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新中部地区的企业税收强度对结构变迁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三是除了西部地区外,政府投资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变迁的速度与质量,并对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外商投资有利于提升结构变迁速度但不利于提升结构质量,除中部地区外,其他地区的外商投资均有利于增加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最后,整体上第三产业的高度化对第三产业的高度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并高于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高度化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