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竞争政策与功能性产业政策为基础的治理模式

构建竞争政策与功能性产业政策为基础的治理模式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应构建以竞争政策为基础、以功能性产业政策为手段的政策体系。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应以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为发展目标,根据地区产业发展阶段与要素禀赋条件,实施保障产业结构自发有序变迁的治理模式。实施普惠性的产业政策,弥补市场失灵,降低交易费用,提升政府的综合协调能力。

构建竞争政策与功能性产业政策为基础的治理模式

本章通过内嵌有制造业与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多部门增长模型,分析了不同政府治理模式下的产业结构变迁路径。如果政府能够维护符合地区发展阶段、居民消费需求以及要素禀赋条件的产业发展和结构变迁,使得地区要素能够自由流入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进而促进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协同演变,实现充分的工业化,则有利于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但如果政府采用主导产业结构加速变迁的治理模式,则会在加速工业化的同时,造成过早的不充分的工业化,引起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速的大幅下降。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产业协调发展的支持,应通过协调发展战略化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困境,以充分的工业化实现区域的平衡发展。因此,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需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政府治理模式,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首先,应构建以竞争政策为基础、以功能性产业政策为手段的政策体系。中央政府应针对产业发展与区域协调的要求制定发展战略与统筹规划,并优化地区考核机制,减少对地方政府恶性竞争以及产业发展的扭曲。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应以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为发展目标,根据地区产业发展阶段与要素禀赋条件,实施保障产业结构自发有序变迁的治理模式。实施普惠性的产业政策,弥补市场失灵,降低交易费用,提升政府的综合协调能力。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高风险的创新活动不仅需要政府通过普惠性的产业政策,增加创新要素的投入,还要完善创新风险分担和防范机制以及产权制度,优化创新环境,保障各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同时,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驱动力需要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元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以及知识技术创新、产品产业创新、市场需求创新、制度创新等各创新环节的有效衔接。由于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协调创新活动,需要较高的交易成本和创新周期,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能力,积极创建学习型社会,培育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机制,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其次,应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完善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地区营商环境。一是应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培育高端要素,有效化解劳动力自我锁定效应。一方面,双重劳动力自我锁定效应反映了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失衡,应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医疗以及养老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缓解城乡二元结构对劳动力重置以及人力资本培育等方面的限制,打破因要素报酬差异形成的劳动力流动的自我锁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传统要素红利的衰减,需要政府优化再分配结构,积极培育高端要素,不仅要扩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对优化劳动力供给、减少结构性失业的积极作用,结合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完善,根据有效的价格机制和市场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提升劳动的技能水平,缓解因技能约束形成的劳动力流动的自我锁定。二是应进一步提升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特别是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不仅要精简政府在开办企业、施工许可等方面的办理时间,减免相关办理费用,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标准规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避免行政垄断和限制竞争的情况。(www.xing528.com)

最后,应进一步深化所有制改革,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保障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深化所有制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要支持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还要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不仅要发挥国有企业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的积极作用,还应释放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生产决策水平,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与企业产出水平,还能激励企业创新,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产品价值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因此,一方面,应完善要素市场,优化要素价格的决定机制,除了减少要素重置的制度障碍,提高劳动报酬,促进劳动力的重置效率外,还应通过完善金融市场,优化企业投融资环境,提升资本回报率;另一方面,应进一步优化财政体系和税收体系,减少选择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化措施对价格机制的干预,减少政府失灵对产业产品价格的扭曲,发挥市场供求结构对价格的决定作用,利用价格机制解决产能过剩与产能不足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