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全面部署。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自此,我国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国家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改革投资体制,政府投资范围进一步缩小,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扩大;土地、劳动力、技术、产权、资本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水、电、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步伐加快。这些都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营造了环境,促进甘肃经济改革取得新进展。
1.国有企业改革
2003年10月,省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了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下放省属企业管理权限、下放干部管理权的“两抓两放”举措,全面开展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调整攻坚战。70户省属国有工业企业下放市州管理,146户企业完成政策性破产重组,112户省属非工业企业改革工作基本完成。2004年,甘肃省政府国资委成立,标志着进入国资国企改革的新阶段。甘肃提出实施国有企业改革“376”攻坚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改革阶段性任务;70%左右的省属大中型企业完成产权结构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有条件的企业国有资本全部退出,转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轨道;70%左右改制的国有企业职工实现身份转换;重点推进66户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源枯竭的国有企业通过政策性破产和依法破产退出市场。国企改革攻坚计划的实施,在国有大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三类”劣势企业破产重组、省属下划企业改制放活、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重组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www.xing528.com)
继续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针对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等突出问题,甘肃省委2008年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依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成立省市县三级非公企业党工委,主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547个工商所设立非公党建工作站,一些街道和乡镇依托基层工商所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站,构建了省市县乡四级贯通的非公党建组织体系,在全国叫响了“非公党建甘肃模式”。2012年,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由2008年的3.76%提高到22.8%。
3.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甘肃省积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全覆盖;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老工伤和集体工及“五七工、家属工”的社会遗留问题;为城镇离退休职工和城乡老年居民提供养老金发放服务,发放率100%;城乡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不断扩大。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补助水平和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省级补助标准。“十一五”时期,全省社会保险总收入达794亿元,年平均增长28%,总支出618亿元,累计结余234亿元,比“十五”末增加181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