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家族祠堂里,人们供奉着自己的祖先,既表示尊敬祖宗,也祈求保佑后代,这是宗亲意识,是宗法共同体精神的表现,是家族凝聚的需要。“需要”是习俗形成并被不断继承的根本原因,精神的需要又是习俗中意识部分形成并被不断继承的根本原因。商人的神灵崇拜虽然不是“运行中的机构”,却时时刻刻对商人具“控制”作用。
在家族祠堂里,人们供奉着自己的祖先,既表示尊敬祖宗,也祈求保佑后代,这是宗亲意识,是宗法共同体精神的表现,是家族凝聚的需要。习惯了这一习俗的人们在走出宗法共同体的圈子之后,仍然需要一种精神支柱,需要一种凝聚力,就像企盼着祖先保佑子孙的将来一样,企盼着一个自己公认的保佑神。“需要”是习俗形成并被不断继承的根本原因,精神的需要又是习俗中意识部分形成并被不断继承的根本原因。
商人的神灵崇拜虽然不是“运行中的机构”,却时时刻刻对商人具“控制”作用。无疑,它是习俗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深层的意识习俗部分。(www.xing528.com)
没有特定的神灵之位的会馆是不可想象的。“在会馆的建筑设置中,神灵设置是保持其完整性的首要条件和重要部件,可以说,会馆神灵是明清会馆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它凝聚了社会环境的熔冶,也规范了会馆的发展方向。”[55]不仅在会馆里,而且在商人活动的所有地方,我们都可以发现商人对特定神灵的崇拜。尤其在东南沿海地区,如果我们能够承认现实的风俗是历史的延续的话,那么我们今天在商人做买卖的市场店铺,在商人居住的村镇城市的大庙小寺,在海商航行的商船船舱,都可以看到商人们每天都要礼拜神灵的现象,在过去数百年也是如此,而且它比“运行中的机构”更为稳固或曰顽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