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贸易带,是指特定市场网络通过交通联结市场时的具体表现。贸易带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以贸易行为的区域特征构成为主的贸易圈既有从属关系,又有交叉关系。[36]本书用“中外贸易带”这一概念,主要动机在于描述东南商人参与世界市场时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不同而呈现的不同层次,以便进一步探讨其不同的行为特征。
事实上在明代以前,繁荣的传统商业和对外贸易已经使东南各省发育了不同层次的市场。唐、北宋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元时期江南经济和商业的迅速发展,都推动了东南地区贸易带的构成。元代发达的海运不仅承担了大量的漕运,而且促进了沿海贸易带和外海贸易带的发育。我们可以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看到,元代的江南运河一线,由杭州、苏州、镇江和南京、扬州为中心的工商综合性市场已经形成了繁华的贸易带。沿海贸易港口众多,《元史·食货志》列出的有市舶司的主要商港有七处:广州、泉州、温州、庆元(宁波)、澉浦、上海、杭州,全都在东南沿海。由此而辐射出去的海上商路西达地中海,南到南洋,东去日本。[37]因此,我们可以说明代以前的国内市场发展与海外贸易通道的形成,已经为明清东南中外贸易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不可否认,唐宋元时期同样有世界市场与中国国内市场互动互利的事实,但是进入16世纪以后,与中国国内市场发生互动关系的世界市场开始具有了近代市场的特征。在这种近代特征面前,明清两代政府大多仍然严守祖制,沿袭传统,缺乏主动,更多保守。倒是市场中的主体——商人采取相应行为,突破种种限制和禁令,与世界市场发生积极的互动关系,不仅使传统的国内市场和中外贸易通道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构建了新的中外贸易带。(www.xing528.com)
在近代世界市场互动作用中的东南地区中外贸易带由内、中、外三层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