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无论是初级的墟集市场还是高一级的城市市场、区域市场,在明清时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与发展。更具意义的突破区域范围的全国性市场,因交通的便利而发展起来的长距离贩运贸易的成熟和商品经济生产的拓展,也在明中叶形成。[1]但是我们只能说全国性市场的形成是由于因交通的便利而发展起来的长距离贩运贸易的成熟和商品经济生产的拓展,它仍然存在着作为市场的缺陷,这就是它的不平衡发展。在全国性市场及其网络中,由于多元社会经济结构导致地区发展的不平衡,[2]以京杭大运河—长江下游—赣江—北江为南北交通干线并和沿海海运航线互相联系的东南地区,包括山东、南直隶(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的市场发育较为成熟,网络较为密集,从而成为中国国内市场的重心。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明中叶开始东南市场的优先发育成熟乃至它后来的发展变迁,不仅是区域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从16世纪开始,西方经济扩张力量已经多次叩响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已经发生巨变的世界市场中的海外货币资本对东南市场产生了很大的魅力,起了促进作用。在这样一种既不平衡又不平均的经济发展中,或者说正是在这种既不平衡又不平均的经济发展中,日益成熟和壮大的东南商人队伍及其资本已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由于发展不平衡而出现的不充分的流通能力,不少商人携带资本在不同的贸易区域想方设法直接或间接地与夷商番船接触,从事海外贸易,参与世界市场活动,使国内国外市场形成了一种以互利为动机的扩(推)拉形式的互动力。这种互动力又产生了互利结果,成了东南市场进一步成熟发展的营养剂。这是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有别于前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拉开了近代中外贸易的序幕。(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