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应收账款操纵利润行为

揭秘应收账款操纵利润行为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应计制的特点实现“虚假销售”。由于应收账款坏账的计提及其追溯调整法在操作上存在较大的灵活性,少数上市公司也有可能从中寻找新的利润操纵空间,对此投资者特别要注意辨别。也有可能有的公司在头一年选择较大比例计提,第二年通过某种方式收回部分应收账款,从而冲回坏账准备,以求利润在年度间转移。

揭秘应收账款操纵利润行为

由于年报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在股民心中的形象,进而影响上市公司股价,所以很多企业“顶风作案”,不断地用各种方式来“做”出股民看了“忍不住要追高”的利润,具体到利用应收账款操纵利润,有如下两种方式。

(1)利用应计制的特点实现“虚假销售”。当企业没有达到其“需要的”销售额时,为了使报表“漂亮”,只好采用“虚假出售”,即产品根本没有卖出去,企业自己和自己玩“过家家”的游戏。假定我的这些那些产品都已经售出,并且在财务报表上也“一本正经”地记账:“这些那些产品都卖给了张三,我实现收入80万元,他还欠我80万元。”当然,企业自己很清楚,这80元万是假的,张三并不欠他钱。

这个游戏在有人刚刚玩的时候能蒙混过关,后来监管机构对虚假出售的现象有所防范,他们查销售合同,查出库记录,所以仅仅只做账面的会计处理,这些虚假销售都会被注册会计师识破。

所以,现在上市公司如果再有利用应付制来“实现”虚假销售,企业往往会做得“比真的斯大林还斯大林”(这句话源自斯大林的替身,他揭秘说,斯大林的很多画像其实是他的画像,而不是斯大林本人的画像,所以他比真的斯大林还斯大林)。企业也一样,做假就做成和真的一样,有销售合同、有出库记录、也把货物运往W市等。

注意

像这种由管理层操纵的舞弊行为,就需要更深入地分析企业的应收账款与报表其他科目的关系来发现端倪。

投资者要想知道企业是否有虚假销售的嫌疑,只有比较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几项数字,来判断当年销售收入的质量。不同行业,其销售收现的比率是不一样的。

实例12-6

如果是零售业,赊销就比较少,我们假定行业平均的销售现金比率(该比率的具体计算公式见第10章的10.4.2)为80%,也就是大概有20%的赊销。而Q超市历年数据显示,该企业的销售现金比率为85%以上,其赊销率在15%左右,但是,在2008年的报表分析时发现,企业的销售现金比率骤降到70%,查阅应收账款中期报告、第三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的数据发现,企业在年底时,应收账款急剧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企业存在“虚假销售”行为。

(2)通过坏账准备的计提,间接调控当年管理费用,从而调节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应收账款坏账的计提及其追溯调整法在操作上存在较大的灵活性,少数上市公司也有可能从中寻找新的利润操纵空间,对此投资者特别要注意辨别。

坏账准备采取怎样的计提方法和计提多大比例,其选择权是留给上市公司的。那么,究竟提多了还是提少了?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局外人似乎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有人认为这一点由注册会计师来把关就够了,但把责任都交给注册会计师是不现实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取决于上市公司自身的取向如何,我们不排除某些上市公司会出于利润调控的目的,定出偏低或偏高的计提比例。

例如,有公司为避免出现亏损,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较低的提取比例。也有可能有的公司在头一年选择较大比例计提,第二年通过某种方式收回部分应收账款,从而冲回坏账准备,以求利润在年度间转移。按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应收账款坏账的计提政策变更要采取追溯调整,也就是全部重新做账,这样应收账款坏账的计提对利润的影响,将分布在各个会计年度。在追溯调整的背景下,某些公司可能有意把利润在各个会计年度之间进行“按需分配”。

注意

由于投资者往往更关注当期业绩,而对以往已披露信息的调整未必能足够地关注,这样,企业可能会利用投资者的这种“不良习惯”,在调整时倾向于将负面影响统统“追溯”为以前年度的责任,而尽可能使当年的报表好看一些。

实例12-7

我们仍然以表12-5某电器元件公司的账龄表为依据,按前面的数据,该公司在2006~2008年的各年中,坏账准备的余额明细见下表12-7:

表12-7 某电器元件公司坏账准备明细资料表 单位:万元

978-7-111-29371-2-Part02-66.jpg

注:公司按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www.xing528.com)

企业的管理层在分析历年来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发现,企业2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收回的难度就非常大了,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也非常高,为了“提纯”企业资产,让报表数据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质量,决定调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式,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标准改为:账龄1年以内的提5%,账龄1~2年的提20%,账龄2~3年的提50%,账龄3年以上的提80%。则,在采用追溯调整法的情况下,企业的坏账准备项目明细账调整如表12-8所示:

表12-8 调整坏账准备计提方式后的坏账准备明细账 单位:万元

978-7-111-29371-2-Part02-67.jpg

通过对表12-7和表12-8的比较,从2006~2008年,企业由于坏账准备计提方式的改变,需要调整的未分配利润值如表12-9所示:

表12-9 某电器元件公司追溯调整坏账准备资料表 单位:万元

978-7-111-29371-2-Part02-68.jpg

注:表12-9坏账准备追溯调整对企业未分配利润的影响情况表中,假设各年没有出现因为应收账款确认不能收回而发生“坏账准备”借方项目的情况。

备注1:2006年年底时,坏账准备科目已经有余额59.35万元,要想在2007年时该项目余额为59.10万元,需要冲回0.25万元,所以2007年当年计入管理费用的坏账准备为-0.25万元。

备注2:2007年年底时,坏账准备科目余额为59.10万元,要想在2008年时该项目余额为62.35万元,需要再补提3.25万元,所以2008年当年计入管理费用的坏账准备为3.25万元。

备注3:按新政策,2006年年底时,坏账准备科目余额应该为484.60万元,目前已经有59.35万元,所以需要补提425.25万元(484.60-59.35)。

备注4:按新政策,2007年年底时,坏账准备科目余额应该为598.20万元,通过备注3的调整,该项目的余额为484.60万元,要想实现598.20万元的余额,只需要补提X万元,且满足484.60+(-0.25)+X=598.20万元,计算可知,2007年需要补提113.85万元。(其中的-0.25万元为老政策时,企业已经冲减的金额)

备注5:按新政策,2008年年底时,坏账准备科目余额应该为704.80万元,通过备注4的调整,该项目的余额为598.20万元,要想实现704.80万元的余额,只需要补提Y元,且满足598.20+3.25+Y=704.80,计算可知,2008年需要补提103.35万元。(其中的3.25万元为老政策时,企业已经提了的金额)

从表12-9可以看出,由于调整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方式,企业应该减少本来属于2006年的未来分配利润425.25万元,占2006年销售收入的21.26%,如果企业在2006年就采用了新政策,则当年企业“由盈转亏”(364-425.25=-61.25);2007年和2008年的情况也类似。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坏账准备政策的调整,“无意间”调控其利润的变化趋势。所以,我们在阅读财务报表发现企业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率较高时,一定要关注报表附注中关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方式是否有调整,以确认企业是否通过这样的“潜艇”,人为地控制利润。

事实上,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这种巧妙“追溯”,除了通过借助前述例子中,用计提比例改变的方式实现外,操纵应收账款的账龄分布也是途径之一。

注意

如果企业利用账龄分布来做文章,更不容易被识别,因为对以往应收款项账龄的划分,局外人一般都很难分辨清楚,如果企业通过调整账龄实现某一年多提而另一年少提坏账准备,从而进一步控制利润的话,报表使用者基本就是“糊涂仙”一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