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认识商品的内涵和使用价值?

如何认识商品的内涵和使用价值?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案例讨论加深对商品相关概念的认识。理解商品的内涵和使用价值。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安排指定时间。从而引发了一场对于空气能否当作商品出售的讨论。但是反对者则指出,在国内,此种行为早已被定性为不合法,是被禁止的。在我国,第一单“出售空气”的事件发生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当时有人申请在世界杯期间卖“世界杯空气”,但被管理部门禁止了,理由是“土地和空气都不可以售卖”。指导老师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案例资料。

如何认识商品的内涵和使用价值?

【实训目的】通过案例讨论加深对商品相关概念的认识。

【实训主题】理解商品的内涵和使用价值。

【实训时间】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安排指定时间。

【背景资料】

空气是不是商品

商品是指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那么空气这种自然资源算不算商品呢?这并不是学术界探讨的问题,而是很多人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吧。

2016年3月19日,有媒体报道,广东珠三角各大城市被雾霾深深笼罩,广东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连山成为众多周边城市居民踏青避霾的首选之地。连山当地的村民摆起了摊位售卖当地特产,其中最有特点的要数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的空气,售价为大袋30元,小袋10元,价格不低,但据说销量还不错。

随着这个报道的升温,许多网上“卖空气”的行为也随之出现,并迅速蹿红。对于把空气当作商品出售的行为,专家、网友纷纷发表评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从而引发了一场对于空气能否当作商品出售的讨论。

支持者多喜欢列举“空气罐头”的成功案例。早在1919年,就有人把一个玻璃器皿中的液体抽掉,命名为“巴黎空气”赠送给两位美国收藏家,算是开了“罐装空气”的先河。后来,一个美国商人开发了“富士山空气罐头”,真正把空气商业化。(www.xing528.com)

但是反对者则指出,在国内,此种行为早已被定性为不合法,是被禁止的。在我国,第一单“出售空气”的事件发生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当时有人申请在世界杯期间卖“世界杯空气”,但被管理部门禁止了,理由是“土地和空气都不可以售卖”。后来当事人还拿出小学一年级课文《小狐狸卖空气》与管理部门据理力争。但最终“世界杯空气”还是被禁止出售了。

【思考问题】

(1)请根据商品的概念,讨论空气是否是商品。

(2)出售空气的行为是否得当?

【实训过程设计】

(1)指导老师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案例资料。

(2)将全班同学平均分成若干组,每组5~6人进行讨论。

(3)根据讨论,结合所学知识给出讨论结果,并上台分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