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品学方法研究与实验探索

商品学方法研究与实验探索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有用性和社会适用性的统一。因此,研究商品的方法是按照研究的具体课题,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实验方法,大多在实验室内或要求条件下进行,为控制和观察提供良好的条件,所得的结论正确可靠,是分析商品成分、鉴定商品质量、研制新产品的常用方法。

商品学方法研究与实验探索

由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有用性和社会适用性的统一。因此,研究商品的方法是按照研究的具体课题,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的。

1.科学实验法

科学实验法是一种在实验室内或一定实验场所,运用一定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对商品的成分、构造、性能等进行理化鉴定的方法。这种实验方法,大多在实验室内或要求条件下进行,为控制和观察提供良好的条件,所得的结论正确可靠,是分析商品成分、鉴定商品质量、研制新产品的常用方法。

2.现场试验法

现场试验法是一些商品学专家或有代表性的消费者,凭人体感官的直觉,对商品的质量及其商品有关的方面做出评价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正确程度受参加者的技术水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但运用起来简单易行,适于很多商品的质量评定(如衣服试穿、新产品试用等)。

3.技术指标法

技术指标法是一种在分析实验基础上,对一系列同类产品,根据国内或国际生产力发展水平,确定质量技术指标,以供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鉴定商品质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商品质量的提高,但困难在于质量技术指标的确定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程,甚至难以确定。

4.社会调查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种社会性的使用价值,全面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需要进行各种社会调查,特别是在商品不断升级换代,新产品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里,这方面的调查更显得实际和重要,其具有双向沟通的主要作用,在实际调查中既可以将生产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又可将消费者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生产者。社会调查法主要有现场调查法、调查表法、直接面谈法、定点统计调查法。

5.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商品资料收集整理,并加以比较,从而找出提高商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扩展商品功能的新途径。运用对比分析法,有利于经营部门正确识别商品和促进生产部门改进产品质量,实现商品的升级换代,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

知识拓展:商品研究的方法

(1)在检测灯泡的寿命时,使用的方法是记录从灯泡点亮到灯泡自然熄灭的过程所用的时间,由于生活中很难大量抽样进行检验,一般采取的就是实验室通过仪器设备进行记录。故采用的是科学实验法。

(2)在检测玻璃的耐温急变性时,常采用的方法是将玻璃放置于5℃的空间内一段时间,然后迅速投入沸水(100℃)中,如果玻璃不发生破裂即为合格品。这里采用的也是科学实验法。

(3)在检测瓷碗的质量时,可以采用轻轻敲击瓷碗的外沿,如果发出的声音清脆并有连续性,则瓷碗完好。如果发出的声音低沉而不连续,则说明瓷碗的内部有裂痕。在购买瓷碗的时候进行敲击,采用的就是现场实验法。

(4)在对可乐碳酸饮料的研究中,针对每毫升饮料允许大肠杆菌的数量进行研究,从而制订标准。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可乐类饮料每毫升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不超过5个为合格品,这里用到的就是技术指标法。

实操技巧:认知商品技巧——读懂商品的标签

知道了商品是什么,是不是就可以说认识了商品呢?2016年3月15日,央视播出3·15晚会“消费在阳光下”,在理性消费指数测试中,“赤砂糖就是真正的红糖吗?”竟然有59%的人回答“是”。一块看似不起眼的“红糖”,蒙蔽了许多人的眼睛,有人不禁感叹:这些年,我们竟然没吃过真红糖!那么如何分辨买到的红糖是不是真的红糖呢?在学习鉴别商品之前,首先要掌握的技巧就是读懂商品的标签。

我们在超市的货架上,会发现各种“红糖”,如月子红糖、女生红糖等,可谓种类繁多,满足女性坐月子生理期补血等各种需求。那么,商品名称上写着“红糖”的,就一定是真正的红糖吗?红糖和赤砂糖在制作过程和营养成分上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商品包装上统一写着“红糖”,能不能简单地加以区分呢?(www.xing528.com)

答案是肯定的,在绝大多数“红糖”产品的包装袋背面,配料表里清晰注明了所含成分:赤砂糖!

商品的配料表是比商品名称更能反映商品本质的工具,尤其商品配料表中的前几项,依次代表了占商品比重最大的几种物质。我国对食品类商品的标签有着明确的规定,必须如实列明配料表,否则不允许生产和出售,因此认清商品标签中的配料表,能够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商品的本质。

另外,如何挑选到好红糖,有几个鉴别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1)查看商品外包装上的成分栏,标注为红糖还是赤砂糖。

(2)感官上,红糖颜色比赤砂糖偏暗。红糖的颜色一般与甘蔗的产地、品种、工艺相关,不同的产地、品种和工艺,颜色会有所不同。

(3)红糖与赤砂糖分子结构不同,在《本草纲目》中,红糖的物理性状被描述为“凝结如石,破之如沙”。红糖掰开是一块一块的,但赤砂糖则比较散、碎,用手捻时粉末多。

(4)红糖储存一段时间后,用刀还是能很容易切开或用手掰开。赤砂糖则比较硬,切不动,刀面上还易刮出白色晶体

(5)红糖冲泡时,气泡比较多,喝起来有点药的味道,赤砂糖则没有。

课外延伸:现代商品的发展历史

任何一门学科都产生于实践,都是人们实践经验的凝结。商品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纵观现代商品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1.商品知识汇集阶段

在商品学学科形成之前,商品知识的汇集、整理是商品学形成的重要前提。这些商品知识主要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经营经验的积累,它使商人在经商过程中能更广泛、深入地了解商品的产地、品种、成分,更好地鉴别商品的品质,明确商品的功效,把握商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充分发挥商品的效能。

这一阶段的代表有国内的春秋时代师旷所著的《禽经》,晋朝戴凯之所著的《竹谱》,唐代陆羽的《茶经》,宋朝蔡襄所著的《荔枝谱》,韩彦直的《桔录》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籍;国外的著作包括阿拉伯人阿里·阿德·迪米斯基1175年编著出版的《商业之美与识别优劣和真伪商品指南》,萨瓦里于1675年编著出版的《商业大全》等。

2.古典商品学阶段

进入18世纪,德国手工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而后出口大批工艺品,商品贸易频繁。这就要求商人必须具备系统的商品学知识来适应贸易发展的需要,大量商业贸易人才的培养也就成为当时经济发展对教育界的突出要求。于是到18世纪中叶,德国在大学商学院开始开设商品学课程。在教学和科研基础上,德国自然史学家兼经济学家约翰·贝克曼教授,1777年编著出版了《技术学导论》,并于1793年至1800年编著出版了《商品学导论》,内容包括商品生产、技术、方法、工艺学知识,以及商品的产地、性能、用途、鉴定、分类、包装、主要市场等。《商品学导论》的问世,标志着商品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约翰·贝克曼本人也因此被誉为商品学的创始人,他新创立的商品学被称为“贝克曼商品学”。19世纪以来,这种德国古典商品学相继传入西欧、东欧、日本、中国等,使商品学得到迅速发展。

3.现代商品学阶段

商品学学科体系形成后,在其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两大研究方向。一个是从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称为自然科学商品学或技术商品学;另一个是从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特别是从市场营销和消费需求方面研究与商品质量和品种相关的问题,称为社会科学商品学或经济商品学。

19世纪欧洲产业革命完成后,自然科学商品学就进入材料学商品学、鉴定论商品学或品质论商品学时代。进入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科学商品学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其理论与体系日趋完善,其内容更适合贸易实践的需要,主要包括商品分类、商品标准、商品质量、商品鉴定和检验、商品包装、商品养护等。此时,自然科学商品学跨入了综合学科、交叉学科的商品学时代,成为复合型商品学或现代商品学等,即从自然科学和技术学以及社会科学和经济学方面综合研究商品使用价值,一方面研究商品的自然属性,如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能,另一方面研究商品的经济性,如研究与商品质量、供给和需求相关的经济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