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省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多措并举取得阶段性胜利

福建省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多措并举取得阶段性胜利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近年来,福建省精准脱贫成效显著。永泰县委、县政府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抓实主体责任,突出精准到位、抓牢攻坚基础,重视产业造血、抓强内生动力等多措并举,2018年永泰县成为福建省首批退出的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15];得益于“百会帮百村”等活动的开展,南安市2017年底已实现现行标准线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以往福建省贫困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以种养植业为主,抗风险能力差。

福建省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多措并举取得阶段性胜利

从1986年全省开展大规模扶贫工作至2014年,福建省先后确定了3批累计59个贫困县进行重点帮扶,实施了4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累计选派了1.4万名优秀年轻干部到9155个贫困村和村级组织薄弱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100万居住在偏僻困难地方的群众实现了整体搬迁。全省GDP从1986年的200.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41万亿元,增长119倍;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96元增加到12700元,增长31倍;同期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0%降至2.6%。[11]

近年来,福建省精准脱贫成效显著。至2017年,“造福工程”累计搬迁87.9万人;扶贫小额贷款累计为65387贫困户担保生产贷款29.71亿元,贫困户贷款覆盖面达43%;筹集2.4亿元为因病致贫返贫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个人医疗负担从28%降到20%;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高职等职业教育和技工院校教育每人每学年补助3000元。福建省农村扶贫开发对象从2012年底的110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4286人,贫困发生率从3.8%下降到0.02%,是全国第7个基本消除现行扶贫标准国定贫困人口的省份;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生产总值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有5个县申请摘帽;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面貌明显改善,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加快。[12]到2018年底,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对象从2012年底的110万人减少到465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5个实现脱贫摘帽,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有2050个实现退出摘帽。[13]

就各地而言,“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30多年来经历了从就地扶贫、到造福工程搬迁扶贫、再到整村旅游扶贫的历程,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至2016年,该村旅游收入近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96元,是1984年人均166元的90多倍[14];永泰县是福州市唯一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6年底,永泰县仍有1274户4150名困难群众生活贫困线以下。永泰县委、县政府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抓实主体责任,突出精准到位、抓牢攻坚基础,重视产业造血、抓强内生动力等多措并举,2018年永泰县成为福建省首批退出的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15];得益于“百会帮百村”等活动的开展,南安市2017年底已实现现行标准线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一些贫困地区虽未完全脱贫,但发展势头较好。如2012—2013年福建省民族乡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7802元、9335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9.9%、19.6%,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少数民族人均纯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比2011年缩小近10个百分点。[16] 2014年,23个重点县生产总值增长1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17]

而且,对于贫困群体而言,脱贫不仅是帮助他们告别了以往的贫困生活,同时也帮他们树立了致富的信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育了他们致富的能力,这更是弥足珍贵的。(www.xing528.com)

此外,扶贫还推动了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优化了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往福建省贫困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以种养植业为主,抗风险能力差。扶贫战略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充分结合贫困地区资源特色与扶贫资源,大力推广农业产业园建设以及旅游、电商等产业的发展,为福建省农业发展增添了不少新亮点,如建成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形成一批与贫困村和贫困户多元合作的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将一些贫困地区变成乡村旅游特色县,促进了传统农业与新型科技的结合,不仅带动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而且促进了福建省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

除了上述直接减贫效果外,扶贫事业还有其溢出效应,尤其因为近年来福建省奉行开发式扶贫为主的扶贫战略,其溢出效应是显著的。如脱贫攻坚大大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贫困地区的村民也一起共享了这些发展成果;又如脱贫攻坚还促进了产业发展、生态改善,培养了大批农村专业人才,锻炼了大批扶贫干部。这些对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都是影响深远的,对于将来缓解相对贫困问题也弥足珍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